报纸上登则只有三行广告:“寻找收养家庭,个满月男婴。完全放弃。”就这样,男孩被送给第对应征夫妇,取名戴维·夏普(DavidSharp),后来成为名砖瓦工。1944年,沃特阵亡,1947年罗丝嫁给老麦克尤恩,并于次年生下伊恩·麦克尤恩。由于老麦克尤恩不喜欢与继子继女起生活,吉姆由沃特母亲抚养长大,玛戈则在所收容战争孤儿寄宿学校中成人,两个孩子与这个家庭相当疏远。
麦克尤恩认为,这个“家庭秘密”足以解释为什父母毕生“自放逐”于海外——他们希望掩埋那不堪过去。父母虽然不喜欢异域生活,却又不愿意回国,像无根飘蓬样辗转于个又个驻扎海外海军基地。麦克尤恩童年便随父母在利比亚长驻。在麦克尤恩看来,父母婚姻很糟糕,“总有些流亡和无聊意味”。父亲酒瘾很大,男权思想严重,有,bao力倾向,而母亲永远忧心忡忡。与母亲样,幼时麦克尤恩被父亲粗鲁吓坏,他从来没有想过反抗,是个好脾气并爱做白日梦孩子,“无可救药地害羞”。麦克尤恩调侃说,自己文学基因来自母亲,因为母亲是个“伟大担忧家”,担忧是需要想象力。麦克尤恩自己也想象力惊人,度父母打算另外收养个男孩,作为给7岁麦克尤恩圣诞礼物。此事终于未果,失望麦克尤恩在白日梦中收养这个弟弟,给他取名“伯纳德”,与伯纳德玩耍交谈是他童年小秘密。
尤其令麦克尤恩发疯是,家中几乎没有书本。如果他在家中读书读到半、出去后再回来,总是先要询问母亲,“书在哪儿?”——海军家庭特殊习惯,擦得光可鉴人桌子上如果放书本,似乎有碍观瞻。麦克尤恩说,他小时候直喜欢那种完全没有成人踪影儿童书,他还说,“直梦想着某天父母没有任何痛苦地融化掉,不是说发生什可怕事,不是希望他们死,只是希望打扫干净场地,你知道,那样才可以单独面对这个世界。”[3]
自由机会终于到来,在他11岁时候,父母将他从北非驻地送回英国,进萨福克间名叫伍尔弗斯顿·霍尔(WoolverstoneHallSchool)寄宿学校。该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工人子弟,都超过11岁,都来自破碎家庭,粗鲁而残,bao。害羞而敏感麦克尤恩经过个心理震荡期,追忆这段时光时有意无意地使用过个词“性地狱”(sexualhell)。研究者指出,这种“震惊”在他早期作品中有着冗长余波。[4]
送走麦克尤恩之后,父母从1961年到1981年直生活在德国,每天晚上看电视,尽管个德文单词都不懂。“母亲天到晚都在忙着给家族里甚至关系最远人购买、包装、邮寄生日和圣诞礼物,为从来不会见到婴儿编织东西。”可怜母亲为丈夫意愿送走4个孩子,家庭四分五裂,只好借此满足自己情感需要。
伯妮·伯恩斯(BernieC.Byrnes)是麦克尤恩研究专家,出版过三部专著《伊恩·麦克尤恩作品中性与性欲》(Se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