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北方三驾马车换成李纲、刘韐和解潜。后两者都是有战功武将,只有李纲是个文臣。
李纲知道自己是政治斗争牺牲品,这是政治对手要将他清洗出京都策略,所以才想出这样办法。在争辩无果情况下,他只好选择上任。[27]
他上任时,宋军已经越来越混乱。种师道时期,由于老将军是武职出身,还有足够威信保持军队稳定。李纲作为文人在首都有很高威望,但在军队中却说不上话。更复杂是,宋钦宗曾经信誓旦旦要用武力解决问题,但种师中死后,皇帝在耿南仲等主和集团劝说下,又没有那坚决。他让李纲上任,并不是信任李纲,而是让李纲尝试最后次武力保卫三镇,如果还不行,就要彻底倒向主和派。
朝廷中主和派虽然暂时不敢完全反对武力,却三心二意,出工不出力。全军上下都知道朝廷情况,对李纲等人更是阳奉阴违,使得军队指挥彻底失控。
这切,就注定李纲只是个过渡性人物,他任务就是战败并退出政治舞台,他战败会被围绕在皇帝身边主和派屡屡提及,成为必须寻求和平证据。
然不够用。[24]战士们听说这个消息,意识到宋军已经既无粮草,也无财富,继续打下去除死亡什也得不到。他们纷纷逃走,将种师中抛弃。
战斗打上午,最后只有百人左右团队跟随着种师中,直到战死。在死前,还有人劝说他突围而去,但他拒绝,力战而死[25],时年六十八岁。
种师中死后,金军继续进攻姚古部队,将姚古击回隆德府。
这场战役以北宋损失员大将、太原解围失败告终。当失败消息传回京都,汴京*员虽然无力帮助前线打仗,在追责上却无比用力。瞎指挥许翰被免职[26],谎报军情统制焦安杰也被李纲砍头。
作为山西路统帅姚古也承担责任,被免去军职,送往广州安置。到此为止,原本防卫北方边界三员大将最终以种师道辞职、种师中战死、姚古免职为结局。最有战争经验三员大将都因为指挥系统紊乱而去职,将防卫北方重任留给更加没有经验人。
但在七月初,皇帝还没有最终倒向主和派,还在尝试着采取强硬主张。
最无力主战派
种师道、种师中、姚古之后,在首都,主和派突然间又成主流。此刻主和派代表人物是位叫作耿南仲大臣。他表示老将死死退退,朝廷已经没有能打仗将军,劝说皇帝交割三镇才是上策。
此时首都主战派领袖是李纲。李纲是个典型文臣,只是在汴京保卫战时期依靠满腔热血临时担任指挥角色。按照他本意,知道自己不善于带兵,旦军人接手防务,自己就退出武职。
但耿南仲等人对皇帝喋喋不休让李纲义愤填膺,他争论说三镇不能交割,必须守住。不想耿南仲立刻做个顺水人情,请李纲担任武职,去北方帮助皇帝守住三镇。
宋钦宗也在为没有人能打仗感到发愁,听耿南仲建议,立刻下令,任命李纲担任两河宣抚使,接替种师道角色;同时任命刘韐作为李纲副手,接替种师中角色;解潜担任制置副使,代替姚古角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