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时,只有采朵最美杜若花相赠,这才能配得上这样思念。在中国诗歌源头《楚辞》里,蕙草、兰草、杜若等寄托很多理想与情感。日后写作者再基于这种传统提到它们时,就不仅仅是讲自然界中具体花草。“美人香草之托”是中国文学基本定律,但很少有人提到这个传统另面——在找到这些花花草草作为人生托寓时,这种在世间独求无侣孤独之感就显得更强烈。
回到陈子昂这首《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大意是说春夏之间,幽兰和杜若生长繁茂。这是“春风归去绿成阴”[84]季节,是“高台树色阴阴见”[85]时节,有种非常饱满、已经完成感觉。“芊”本意是“草盛也”,“蔚”本意为“牡蒿”,是种菊科植物,高度间于地被植物与灌木之间,丛丛,春夏时翠绿,秋冬时枯死。“芊蔚”指草木丰茂,但它可能不像“离离原上草”[86]那样宽广片,而是聚成团。像云烟笼罩般茂密团团绿色,大概就叫作“芊蔚”吧。
四月底五月初时候,在雨里,江南小山就谈得上是“芊蔚”。那是层叠着层绿意。每层都有点透明,但重重叠叠起来就变得浓密。小时候,雨后经常看见细薄雾气在半山流连,所以后来读到古文里说“蔚然深秀”或者“芊蔚”这些词就特别有感觉。“青青”通“菁菁”,指草木精华。“芊蔚何青青”是个重复感慨,相当于说幽兰杜若到春夏之间,就像是从绿中萃取绿,从生机中萃取生机。
陈子昂想要说,兰若有这旺盛生命力,却不与其他草木争奇斗艳。它“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幽独”指种非常内敛、与外界有定距离美感。屈原在《九章·涉江》中说:“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87]姜夔在《疏影》中也说:“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88]这两句都含有孤芳自赏意思。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出场就谈得上“幽独空林色”。她出场之时,并无献媚讨好之心,反倒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但无论是宝玉还是贾母,都被她这种落落寡合风度打动,连王熙凤都少不得要说几句好话。贾府中虽有如云钗环,却都被她比下去。现在电视剧和电影也非常善于使用这样手法:在舞会或酒宴场景中(在校园剧里则是教室),当个静美高贵而不自知女孩走入,她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美,更没有把这种美当作种资本去经营,但当她走进意中人眼帘,背景音轻下来,镜头慢下来,作为背景人群被虚化,她成为目光中心。兰若幽独使林色为之空,就像天然美人出场会使其他所有心机与妆扮为之空。
不过,陈子昂表述里有个内在矛盾:既然你是“幽独”,为什要强调“自与那般庸脂俗粉不同”?看似超脱,但实质还是争胜。好朋友,现年五十岁杨庆老师,还记得从小妈妈就教她“女孩子不知道自己美才是真美”,这大概也是“幽独空林色”变体。但对这种五十年前观念感到怀疑。个人当然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审美对象,可是人怎可能追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