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拒绝得吗?再看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周礼·春官·大司乐》说:“云和之琴瑟。”[132]云和本为地名,后世以之为琴瑟代称。中国诗歌中写着写着愁绪,忽然就弹起琴来,般都不是自娱自乐意思,而是对愁绪进步表达。曹丕《燕歌行》说:“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133]但曹丕笔下思妇已拨动琴弦,此处女子却只是“斜抱云和”,好像要发出声音,又似乎没有发出声音。琴欲弹不弹、帘欲卷不卷,慵懒、娇媚姿态之下,是
香气就带来对时间和生命察觉。可是,为什这些香味只在夜间才闻到,白天在做什呢?
可能是白天比较繁忙,又或许白天有人陪伴,所以心灵就没有那敏锐。但到夜间,远离人群,心点点沉下来,就会更多地注意到周围声息、气味和温度,忽然感受到强烈刺激,意识到花竟已开足。边是盛大开放,边是寂寞人间;边是强烈震撼,边是无人可以谈论。中国诗人不是喜欢说“夜雨无眠”吗?静夜里百花之香扑山倒海,使人震撼,使人存在与孤独更为凸显,不是比夜雨无眠更为惊心动魄吗?
王昌龄这句诗,基本上讲刘方平《夜月》整首诗感觉。
夜月[130]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当然写得很好,而且会受到很多小朋友欢迎,因为它捕捉种日常而微妙感觉。当们还是小孩子时候,怎知道度过个漫长冬天,春天已经来?可能就是某天晚上睡觉前,妈妈说:“你不要把窗关得那死,要透透气。”然后你打开窗,却忽然听到各种草虫声音。这首诗就好在捕捉到感受力扩大瞬,以及在这瞬间发现人与时令联系。
但《夜月》与《西宫春怨》是不样。《夜月》四句写完时,情感也表达完结。刘方平在这首诗中制造个自足世界,当那个人听到“虫声新透绿窗纱”时,他满心欢喜,没有匮乏。可《西宫春怨》不样。“西宫夜静百花香”和“虫声新透绿窗纱”样,写尽满盈欲渗、无法抵挡春意,但把这样饱满话放在第句,第二句怎写?再饱满话是堆不上去,所以第二句就要从饱满中生发出匮乏来。
第二句是“欲卷珠帘春恨长”。首句中惊喜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变成绵长叹息。当他说这个女子躲在珠帘后看外面世界,犹豫要不要把帘子卷起来,以便看得更清楚些。可是真能看得更清吗?中国诗歌中常常有些非理性地方,比如这句里“长”是修饰“春恨”,读者却似乎看到长长珠帘低垂。珍珠贵重、圆润、冰冷,在春夜中泛着银光,又因“长”加入,它甚至带有些沉重感觉——这个女孩好像无力卷起珠帘。
珠帘不卷意味着什?郑愁予在《错误》中说:“跫音不响,三月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窗扉紧掩。”[131]帘幕低垂代表着对外界诱惑拒绝,意味着不去回应那“虫声新透绿窗纱”和“西宫夜静百花香”春之撩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