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话写得真是啰唆,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牡丹是不具残花之美花种,清晨初开牡丹花,不管颜色何等浓重,都在花瓣间带有云母般光闪。但到下午,花瓣失水发蔫,连颜色也变得俗艳。牡丹花型硕大,有呆重之弊。李白以“春风拂槛”加之于上,赋予牡丹本身没有轻盈、灵动,又以“露华浓”写露水折射下牡丹宝石般流光溢彩,这也是属于“以花想之”中想象部分。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处,“瑶台”有二解,为西王母所居之瑶池,二为嫦娥所居之月宫。李白还是不肯正面写出杨贵妃之美,而是以“若非……会向……”这样绝对否定句式说这种美是人间所无,只可能在仙界见到。后来,白居易与陈鸿写《长恨歌》及《长恨歌传》,其中太真入仙情节般认为首创于李益《过马嵬》,但也许其根源即深植于李白此诗中。
第二首,“枝红艳露凝香”。露本身无色无香,但李白以“露华浓”为之设色,以“露凝香”为之添香,其实是以露写花,又以花写人。“云雨巫山枉断肠”取宋玉《高唐赋》中“昔者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妇人曰:‘妾为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162]之意。以前注解都说,这句是指巫山神女也嫉妒杨贵妃美貌。下文“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则以同样逻辑说汉宫中最美赵飞燕也无法媲美杨贵妃天生丽质,因为赵飞燕要倚靠精心化妆。
但总觉得古代评论家还有东西没有说。他们感觉到,但是使用心理学上所谓“分裂防御机制”。部分人说这组诗里只有美,没有色欲,另部分人说这组诗是李白讽刺杨玉环善*,因此乐史《杨太真外传》中高力士对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以飞燕类比杨贵妃情节也不是空穴来风。元代萧士赟甚至认为,“云雨巫山”此句是以神女两入楚襄王及先王之梦讽刺杨贵妃曾为寿王妃事。但古人也注意到其中矛盾之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时就说:“若《清平调》是奉诏而作……乃敢以宫闱暗昧之事,君上所讳言者而微辞隐喻之,将蕲君知之耶,亦不蕲君知之耶?如其不知,言亦何益?如其知之,是批龙之逆鳞而履虎尾也。非至愚极妄之人,当不为此。”[163]问题在于,到底是什让人们对于这首诗产生如此艳冶联想?
回到们开始所讲那种“春风沉醉”感觉,那是种身体舒展、心潮涌动、注意力弥散感觉,带有少许眩晕,既像“风开露井桃”,又像“春风拂槛”。诗人若非有这种感觉,为什写玄宗“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满足、沉醉、松弛样子?读者若非有这种感觉,为什偏偏要说李白写这组诗时“犹苦宿醒”?至于“枝红艳露凝香”中活色生香、“云雨巫山”中固着枕席之欢暗示、“枉断肠”中深情缱绻,都使人觉得这绝不是客观外貌描写。
这组诗中有种美好情欲节奏。第首全然是惊艳,第二首有哀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