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看待这样故事?想,它奇妙之处就在于其中心思想可能是荒诞,但回复到故事细节中,又会变得真实动人。当时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中真诚情感打动,所以小序最后还有两句话:“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对于这个故事中既哀伤又动人、既未曾发生又充分发生对立,想到桥隐喻。西美尔在他哲学随笔集《桥与门》里说:“桥梁美学价值在于,它使分者相连,它将意图付诸实施,而且它已直观可见。”[177]桥连接着此岸与彼岸,对于孤寂人类心灵而言,桥意味着对分离战胜。皇甫松说:“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178]这是人间冷暖温言细语。苏轼说:“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声春晓。”[179]这是获知广袤宇宙无处不可栖身顿悟。但这个故事显然破坏这隐喻,桥把理想伴侣带到姑娘窗前,但又把他带走。他们第次认识彼岸,可分离非但没有被跨越,反而成为致命因素。这是故事中悲剧性部分。但它结局还有个理想主义转折。因为们理想中真正沟通、对孤独感真正消除,不定是说很多话或者在起生活辈子,而是瞬间超越生死理解。当“叶入哭,女目始瞑”时,这种理解就达成,“使分者相连”桥使命也圆满完成。这首词中不但有哀伤部分,也有足够美好浪漫部分,都与这种沟通最终实现有关。
因为那个女孩子死后也不肯闭眼,还要等叶元礼重新归来、听到他哭声才放心离去,所以文人们相信跨越生死沟通是存在。但那个女孩子没有留下过自白,文人们就按照最美好可能性去脑补。这其实很有趣,女孩子将自己对美善想象投注在个文人身上,而群文人此时又将自己对美善想象投注在这个女孩身上。们且不用现代心理学投射理论讨论这是否健康,当这样投注以文学形式固定下来时,就会给人以很强美感动。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这就是朱彝尊对女孩病逝之前心路历程想象之辞,其中有三个典故。
第个典故讲是美。晋朝有个人叫卫玠,他出身贵族,少年时就很美。当他坐着羊车在都城街道上经过时,全城人都出来看他,称他为“玉人”。魏晋时代人物品评风气中,“美”对于男性来说是个很重要评判尺度。这美不仅仅是客观面貌,更是种精神气度。比如嵇康美被形容为“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180],大致是说有种令人肃然起敬而又心怀舒展人格魅力通过他举动传达出来。卫玠美更天然、更圆和,他长相俊美,谈吐文雅,待人厚道,又有家学渊源,所以以“珠玉”形容。用卫玠来比叶元礼是有道理。叶元礼是著名文学家族吴江叶氏后人,他爷爷是叶绍袁,奶奶是沈宜修,晚明最著名才女叶小鸾、叶纨纨则是他姑妈。叶元礼年少时候就“有隽才”“美丰仪,望之如神仙”,这都是他与卫玠相似之处。“卫玠羊车”是个典故,可是这个典故偏重男子之美,用在整首词意里,意思有点偏,于是朱彝尊把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