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尤利西斯》此前是以报刊连载形式发表。——译者注
[7]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Stein,1874—1946):美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海明威位重要导师。1903年后生活在巴黎,直至去世。——译者注
[8]查尔斯·斯克里布纳父子出版公司是由查尔斯·斯克里布纳
就不如《太阳照常升起》那样青春永驻。现在看来,《太阳照常升起》依然新潮,在世界各地仍然畅销不衰。海明威后人握有这本书准确销售数据,却没有公之于众;不过据斯克里布纳家人估计,仅在美国国内,该书每年会卖出12万本,海外销量当然还要翻倍。出版社知晓翻译市场至少有18个。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三世说,该书全球每年至少会卖出30万本。[43]
《太阳照常升起》有两块基石,使它经出版就引起轰动,并且今天依然是它立足文学基础:它既是部现代主义文学先锋之作,也描写包容各种轻薄行为花花世界——书里描绘人类本性中缺陷,多少年来都没有改变。
“谁都免不当过人渣,”小说主人公杰克·巴恩斯评论道,“只要机会合适。”[44]
这在当年和今天都千真万确。《太阳照常升起》透着小资产阶级道德,小说揭示这样个世界:人们总是追求自己欢愉,虽然他们实际作为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多少乐子。对于些有社交恐惧读者,这本书始终是满足偷窥癖上选。在《太阳照常升起》世界里,稳定、忠诚、平凡,这些价值观仿佛是来自个清教国度老古董,遥远而陌生。
当然,小说相当部分魅力来自它所描绘那个特别时代,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海明威身处巴黎可能比《太阳照常升起》中巴黎更放荡、更黑暗,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潘普洛纳之行可能也比虚构故事里更纵欲、更紧张、更迷茫。艺术家和斗牛士样,为登上职业生涯巅峰,不惜赌上自己性命,夺去别人活路。这都是你死活零和博弈[45],毕竟赌注太大——对海明威来说尤其如此。他知道自己想做什样人,取得什样成就,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挡他。
[1]“VanityFair'sOwnPaperDolls—No.5,”VanityFair,March1934,29.
[2]这里指较权威批评家。他们认为没有太多文学价值作品会被主流文学和批评圈子拒之门外,所以就有“看门人”比喻。他们对于文坛新人和实验作家可能并不友好,所以“看门人”是种略带贬义和戏谑意味说法。“看门”现象在文学和社科领域是普遍存在,常常是“思想狭隘、缺少包容精神”代名词。——译者注
[3]A.E.Hotchner,PapaHemingway(NewYork:RandomHouse,1966),57.
[4]orinStein,interviewwiththeauthor,January28,2013.
[5]这里指英王爱德华七世统治时代,即1901年至1910年。——译者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