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人文主义,必然会引起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动荡,这又是反对数百年宗法制矫枉过正可以接受表现。
各国,尤其是中原各国民众,开始考虑自己私利,没有对“国家”忠诚,没有对“国家”奉献,而开始去想到底是谁国谁家。
春秋乱世数百年战争,造就民众厌战、反战、反礼法、反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束缚,甚至于有些病态地出现“毛不拔”思想,并且成为显学。
酒肆内民众,或许不会因为新郑那里民众诉求而挺身而出,用墨家为利天下死不旋踵道义去支持新郑民众诉求,但却不代表他们就认为韩国对契约反对和违背就是合理。
他们暂时不会为距离他们百里郑人去反对魏韩,但却希望这次四方会谈中墨家可以为他们争取来他们想要东西。
时间,当初在守城时候签订守城换取自由和土地契约却换来个让新郑民众气愤但又觉得情理之中结果。
韩国拒绝新郑民众“合理”要求,认为那契约是无效,因为那是和郑国驷氏贵族签订。
而驷氏贵族已经被屠戮干净,郑君也已经投降魏韩,所以郑国土地应该归属于胜利者。
这在最开始时候,在新郑墨者就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
但正如当日新郑墨者和徐弱那番对话,这个结果对墨家是有利。
如果说,谁拳头大那土地就归谁,那岂不是就证明造反无罪、分地有理?
既然拳头大就是道理,那既然贵族当年可以凭着拳头抢走“应属于天下人天下土”,并且认为土地属于贵族就是道理,那民众再用拳头抢回来岂不是依旧合理?
提及这件事,酒肆内人难免心有戚戚,或有人道:“当时新郑人就说,天下乌鸦般黑,换姓氏,其实还是样。看这次会盟,怕也难有结果。”
“墨家所想之事,皆等之所愿。岂不闻墨家多言,天下人被贵族们分为阶层,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利,没有普天之下都适用德,也没有普天之下都适用利。有人得利,便要有人失利。”
他们并不能够理解墨家道义到底是怎回事,但却因为墨家和杨朱在反封建这件事上和解,使得人文主义思潮泛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