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两位地位太高,孔子不敢把他们列到自己弟子名单里,著名“孔门七十二弟子”里就没这两个人。
孟家此时为什能接受孔子当家庭教师,还有个背景,就是孟懿子、南宫敬叔母亲,也是孔子母亲那种民女身份,不是和孟家门当户对贵族。
那是在孔子21岁那年(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1年),孟僖子去周边个小国出访,路过个叫泉丘地方,和当地个野人女子有过次露水姻缘,当时他也没在意。结果不久之后,这女子居然私奔找到他家来,还带个从小起长大好朋友(古书叫“僚”,现在叫闺蜜)。据说这女子第次幽会孟僖子之后,就做个梦,梦见自己拿着幅巨大帷幕,把孟孙家祖庙整个给盖起来。她觉得这是某种天启,孟孙家必须接纳自己。
那时孟僖子早
食工作,那才是怪事呢(那时工资都是给粮食实物)。12
孔子教育事业,和他弟子团队,就在“社会需求”夹缝里这起步。他教这些早期学生,主要是“职业教育”,最实用知识,还不是“六经”那套高深学问。
当然,孔子到晚年,官做得大,学问高,名气也大,就能招收身份比较高贵族子弟当学生——大半也是家道中落小贵族。孔子晚年总结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13“先进”是早年收学生,他们都是不懂礼乐下层人、野人;“后进”是晚年收学生,文化基础、社会地位都高得多,所以是君子。
不过孔子紧接着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意思是,如果要起干点儿什事话,还是信任早年那批学生。因为他们都是老乡亲、老亲戚家孩子,绝对可靠。
从西周到春秋,“野人”都是乡野之人、下层农奴意思,他们是周人征服地区原住居民。周人分封来贵族统治者,都生活在有围墙都城里面,叫“国人”(这个国是狭义国都),当然,统治阶层都繁衍得比较快,人多之后,又形成另外些都邑。
孔子早年还有个著名弟子——子路。
子路比孔子小九岁,当初是个街头另类少年,头戴插满雄鸡毛帽子,胸前挂着野猪皮护甲,挎着刀子,到孔子家找事。大概是听说孔子开学授课,要收保护费,没想到孔子是个大块头,不好惹。后来跟孔子打交道多,觉得学文化这条路更有前途,就拜师投在孔子门下,还娶个老颜家闺女,跟孔子成姻亲。子路和他妻兄(大舅子)颜浊邹,都是孔子最早那批弟子。14
孟氏家庭教师
孔子34岁这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孙氏族长孟僖子病危。当年带着孔子父亲去打仗,就是孟僖子父亲孟献子。孟僖子听说过孔子,年轻人有学问,孔家又是孟家几代老臣僚,所以孟僖子临死前,嘱咐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两人和管家,让他们以后请孔子来教文化课。
孟懿子(仲孙何忌)、南宫敬叔(仲孙阅)这兄弟二人,都是10岁出头少年。但他们地位高,和老颜家那些亲戚们完全不是个档次。这说明孔子学问慢慢有名气,开始受到大贵族们认可,他以后机会会越来越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