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华氏家族杀孔子先祖,在宋国长期显赫。但在孔子年轻时候,华氏家族卷入宋国贵族内斗,彻底失败,没死也都逃往国外。所以孔子这次到宋国,不仅没有亲族熟人,连老冤家世仇也没有。
这次与孔子为敌,是他同宗,个具有女性气质年轻贵族(那时还没有同性恋这个词)。
孔子到宋国时候,国君宋景公在位二十二年,政治还算稳定,没有太大乱子。宋景公非常宠爱个年轻宗室贵族,桓魋(音颓)。他这桓氏,是从宋桓公位公子繁衍出来,比孔子家族产生得晚。桓魋职务是大司马,主管宋国军事。
这位
西汉开始,果然又用夏历);商朝马车技术最好(在考古上,确实是从商朝后半段殷墟才有马车,之前所谓夏朝没有,商朝前半段也还没发现马车);周朝礼服冠冕制度最好。
商朝人对夏朝礼仪有些改造,周朝对商朝也有些改造。孔子认为,这些改造幅度都不大,很容易说清楚,至于以后历朝历代,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商朝传人是宋国,夏朝也有传人,比如山东杞国,这就不好考证,因为考古里面真正夏文化核心区,是河南西部(洛阳)到山西南部(运城)这带,没延伸到山东。孔子考察过宋国和杞国礼仪制度,他结论是,这些都不是夏朝、商朝旧制,已经混进去很多周人文化元素,而且文献记载也太少,没法细究——别看孔子推崇古代,他不是盲目地神化、理想化古代,有时甚至有“疑古”治学理念。
孔子这种“三代大同小异”历史观,其实完全忘掉商朝文明血腥残,bao,末代商王纣成替罪羊,王朝切罪恶都归到商纣头上。这倒不是孔子创作,很可能是周朝开国者周公国策;只是这段历史文献太少,今天已经难以如实复原。
而且孔子尊重祖先,对商、对宋,都有很强好感,对商朝真有感情。他常挂在嘴上几个仁人、贤人,伯夷、叔齐、微子、箕子、比干,都是商人。孔子说自己学习榜样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彭,也是商人。3
微子、箕子、比干,都是被著名,bao君商纣王迫害,甚至残杀。孔子说:“这三个人,是商朝三大仁人啊!”
周人用陶俑取代商人杀人殉葬习俗,这是文明进步,孔子却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他始终没有提及商文化残酷野蛮面,因为这些在西周开始历史记忆中都没有。
今天看来,不仅商人血祭是千古之谜,西周和春秋人怎刻意把这些历史记忆抹去,也是个千古之谜,只有部来源不明《逸周书》,里面对周武王刚灭商时候大搞杀人献祭记载得非常详细,说明周人当初不是不知道这些,甚至很想学习这套做法,真正g,m也许是从武王死后,周公掌权“制礼作乐”开始。孔子编辑《六经》刻意没有收录《逸周书》这些篇章,所以们今天很难揣测古人历史知识,也许他们知道事情更多,但刻意隐瞒起来,如果不是借助现代考古发掘,这些被隐藏古史也就彻底湮没。
和桓魋冲突
宋国对孔子这个远来游子,却没什好招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