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公司在这座城市开分店。但他们也没能在当地人心中为西餐正名。遇到个年轻厨师,用随意语气说他“不喜欢西餐”。“是吗?”问,有点惊讶他竟然吃过西餐,“你吃什呀?”
“吃过次肯德基,简直太难吃。”他回答。就这次令人震惊、不愉快却鲜明经历,让他对整个西方世界烹饪水平都产生不好看法。想给他讲讲那些听起来就让人口舌生津美食故事,比如油煎鹅肝酱、牧羊人派、焦糖布丁、大蒜凤尾鱼烤羊肉、那不勒斯披萨、牛油烤生蚝和所有在西方吃过并喜欢佳肴。但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所以什也没说,只是麻木地盯着他。
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讽刺。同胞们觉得中国人几乎还未文明开化,吃得很杂,什蛇肉啊、狗肉啊、鞭菜啊,而中国人也用同样态度回应这种羞辱。他们觉得们食物太粗犷、太简单、半生不熟,不也是不文明、不开化表现吗?简直吃不得。
这种对外国食物态度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时,野人也称作“蛮夷”,被归类为“吃生”和“吃熟”两种。
吃熟外国蛮夷,在必要时候,还是可以打打交道。而吃生蛮夷(未开化非中原人)就是“君子远之”。就连在当代中国,有时候都把不认识人称为“生人”,认识人称为“熟人”。这样态度反映个事实:中国人传统上就是不爱生食。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潮州和东部些地区直接放在卤汁里面生吃贝类。很久以前,在中国最强盛包容唐朝,精英阶层会和骑着骆驼从西部沙漠来大胡子外国人谈笑风生,有时候也会吃生鱼片,这可能是现代日本刺身祖宗呢。不过,宽泛地说,中国人直偏向于不仅要把吃切成片,还要煮熟。烹煮被看作文明根基:只有野人才停留在“茹毛饮血”进化阶段。
古时候对外国食物偏见也融入当代烹饪语境中。从西部途经古代丝绸之路漫天黄沙传进来食材和调料在名称上依然有着被蔑视意味,比如“胡椒”,就是“蛮夷之椒”意思;还有“胡萝卜”。“胡”这个字是对古代西北部蒙古、鞑靼和突厥部落统称,但也可以代表“鲁莽、愚蠢、盲目和凶残”。疯子乱说话叫做“胡话”;捣乱叫做“胡搞”;还有别带有“胡”字词汇,都和恶作剧、欺骗、野蛮、不小心、烦人和错乱行为有关。在遥远过去,吃沙拉这种东西人,显然是精神出问题。
当然,奶酪这种东西,就更超越想象。中国食品中基本上很少看到奶制品。也许在历史上奶制品与北边、西边蛮夷们粗俗吃食习惯联系太紧密,这些时不时侵犯中原游牧民族,很爱吃奶酪和酸奶。而过去中国版图上,遍布是稻田,牧场则很少见。虽然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父母也开始给孩子喝牛奶,但奶酪在大多数人看来依然是很恶心。美国人类学家E.N.安德森有位调查助手曾经有过令人记忆犹新描述,他说,奶酪就是“奶牛肚子里排泄出来黏液,慢慢地腐烂发酵”。些中国朋友皱着眉头说,西方人流汗里都飘着奶味儿。
在中国灿烂辉煌帝国岁月,他们对外国人及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