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大体上来说,做得比较严谨认真中国药膳味道都比较清淡,比如:碗肉汤没放盐,整只鸭子放里面,加上天价西藏虫草炖煮;不调味黑米粥,加薏仁、芡实、百合、莲子、红枣和枸杞子。然而,同仁堂是家比较时尚餐厅,人们在这里既能补身健体,也能满足口腹,每道菜都十分美味。讽刺是,上次在那里吃饭,调节身体平衡菜吃得太多,觉得自己胀得快要爆炸。
现在,中国书店里摆很多药膳菜谱,列出不同食物滋补功效和可以治疗疾病。这些书都有着现代书籍精美装帧,但根却是来自远古。《周礼》中就记载周朝皇室日常餐食有百六十二名营养师把关,他们在朝廷地位也相当崇高;明朝《本草纲目》则列出很多普通食材疗效,里面还有四十四种养生粥做法。在今天中国,老辈人们通常不用参考药膳菜谱,他们本身就很清楚茄子与黄瓜不能同吃;大闸蟹肉虽美味,却是大寒,必须用绍兴酒或者热性姜来中和;生病时候,他们最先并不是去看医生,而是用食物来自治疗。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
多年来,发现自己也深受中国人用食物疗愈身心影响。要是脸上爆痘,会远离猪肉、荔枝等上火食物;而炎热夏天,会喝点绿茶、吃点黄瓜,清爽降火。这算是熟悉中国人养生之道后比较不理智反应吧,因为也不知道这样到底有没有用啊。不过,这是种很合理结果:接受中国人所普遍认同、要为自己身体健康负责理念,所以不能想吃什就敞开吃,然后指望医生能开个药就把病治好。在中国,人们讲究消除病根,现在也在努力践行这点。生急病时候,当然也会吃西药;但遇到像轻微头痛这种小毛病时,已经很少吃药,而是把这种症状解读为身体在告诉要更好地对待自己,吃得健康点、多休息、多锻炼;当然,偶尔也可以喝上碗虫草汤。
二零零三年疫情泛滥日子里,长沙人为增强对“非典”免疫力,饮食上可谓做到极致。餐厅服务员会在上菜前为顾客奉上预防“非典”草药茶;历史悠久白沙井前排起长龙,大家都想去接几瓶泉水,笃定这是包治百病神水。
天,长沙饮食公司经理刘先生邀请去当地历史悠久餐厅“火宫殿”,和些老员工起吃饭。们吃八宝鸭,是用荷叶和稻草紧紧裹缠、肚子里塞很多料整鸭;芦笋炒小龙虾肉;还有糖油果子。大家详细聊聊这家餐厅历史:开始是供奉火神庙宇,全盛时期前来朝拜香客络绎不绝,庙里还有说书人、乐师和货郎供香客们娱乐。和他们谈得很投机,菜也很好吃,但整顿宴席仿佛都笼罩着“非典”阴影。“多喝点那个木瓜炖鸡汤,”刘经理说,“预防肺炎很好。”
整个春天们都因为这疫病而忧心忡忡。每天晚上都听BBC广播,关注疫情进展,还特别注意长沙城里各种传言。咳嗽加重,觉也睡不安稳。不过,尽管大量务工人员从疫情严重地区回到湖南,大众在公共场合吐痰坏习惯依旧不改。疫情在华北部分地区稳步扩散,湖南并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