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那多人工色素,也不会放味精。在运河边历史悠久、以点心出名冶春茶社,吃得很好,但没有过饱,也没谁给端上任何濒危动物肉。胃口逐渐回来。吃,又变成人生大乐事。感觉整个人精神都振奋爽利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扬州救,也挽救中国美食写作事业。这里仿佛就是红楼梦,不但让找回这个国家渐渐消失优雅与古朴,也找回对中国有些褪却痴情。所熟悉与热爱成都,已经在房地产开发大潮中迅速消逝;然而扬州还有这低吟浅唱魅力,有平和美味食物,有如此善良温文人们,就像当初成都样让迷醉其中。扬州重燃心中之火。那时候就知道,能写,也会写出这本书。和中国缘未、情未尽。
扬州之旅最后天,想去看看大运河附近座宅院。经过那里好几次,早就注意到。宅院很大、很壮观,有好几个院落和大堂,刚刚修复好,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买好票,走进去。走到差不多中间地方,小小院落里有口井,旁边是个老式厨房,让十分高兴。这个厨房亮堂堂,通风很好。引人注目巨大灶头是用砖砌成,刷层白浆,用简单蓝色线条勾勒盛开莲花与鲤鱼。最上面是灶王爷威风凛凛神龛。灶上有四个“火嘴”,有两个上面摆着下沉式炒锅,盖着木盖子;个上面用来蒸饭,还有个上放着叠竹蒸笼,用来蒸点心。
在扬州,只看到过这个老厨房,不太看得懂其中门道。好在,那天还有三个游客,是穿着毛式中山装老先生,他们还记得童年时用过这种灶。“们小时候啊,”其中个说,“家家都是这样厨房。你看后面那些小架子,是放调味品,就是盐呀、油呀、糖、酱油和醋这些。下面那些橱柜,可以把锅刷放里面,或者把湿鞋子放到里面去烘干。从天花板上挂下来那些钩子,是挂火腿和熏肉。柴就放在灶后面。”
边跟他们聊着,边发现厨房门口站着男女,都盯着,还小心翼翼地偷听们谈话。等老先生们终于回忆完童年时候厨房,跟说再见,这两个人上前来跟打招呼。“您好,麻烦您下,”男人说,“姓张,是第人民医院院长,这块地就是医院。这位是袁姐,是博物馆馆长。”这人看着很面善又开朗,袁姐也长着张温暖柔和脸、穿着件合身外套、戴着个珍珠贝发卡。“您能跟们起去喝个茶吗?”
他邀请中有种无言急迫,但完全不知道他在急什。两人领穿过迷宫般院落,接着沿条小路来到个环绕着围墙花园中。那里有栋很奇怪双层建筑,是西方殖民风格,有红灰两色砖、铰链窗和个木头搭建露台,在这个传统中国风宅院里显得很是格格不入。楼是改建后供游客休憩茶社,但们没有在那里停下。两个人继续带着,沿着木楼梯上二楼包间。最里面那个包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式”风格,有个壁炉、玻璃柜、张咖啡桌周围摆着中式木沙发。角落桌子上摆着台老式留声机,黄铜喇叭闪闪发光。“这个叫洋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