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细菌。
假设你边吃通心粉边喝大杯含糖饮料,通心粉主要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几乎用不着咀嚼,身体没有足够时间释放信号。高糖食物到达胃部会很快进入小肠,而大部分糖被小肠吸收。这会导致胰岛素异常地提早释放,影响葡萄糖代谢;胆汁盐为消化糖,成分也发生改变;正常肠道细菌也被那些以糖为食有害菌所替代,这些有害菌进步释放信号,改变激素信号传导和胆汁盐成分。结果整个系统功能被扰乱。从高糖食物中获取能量细菌进步将信号传递给脑,刺激人们摄入更多糖,而摄入糖最终以脂肪形式储存下来,而且是危害较大内脏脂肪。
微生物能对抗果糖危害?
尽管果糖是天然,“存在于水果中”,但因为其对健康负面作用,还是成营养学界声讨目标,其中原因比较复杂。四十年前尤德金在他著作中曾提出果糖可能是造成健康问题元凶,而分解植物淀粉释放葡萄糖作用却迥然不同。他观点没有得到人们重视。但是饮料中大量糖最终引起人们警惕。
乔治·布雷(GeorgeBray)是名杰出糖尿病医生,2004年他指出日益增加糖消耗与美国肥胖症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观测相关性。[233]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含糖饮料消费量都增加3~5倍,而2009年英国人有20%(青年人中更高)日摄入总热量是从高果糖饮料中摄取。[234]全球范围内,这变化很好地呼应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升高。[235]对其他大型观察型研究荟萃分析也从流行病学角度加以佐证,表明饮料饮用与日后患肥胖和糖尿病风险相关。[236]
果糖代谢过程与葡萄糖很不样,这种差异正是引发担心原因。大部分果糖都在肠道被吸收,并且直接进入肝脏转化成葡萄糖、能量或脂肪。但和葡萄糖不样,它促胰岛素释放作用较弱。起初,盲目自信医生推荐糖尿病患者吃含有果糖糖果,事实上这个主意很糟糕。
果糖确与葡萄糖代谢不同,但它会扰乱传递给脑进食信号。人们还不清楚葡萄糖和果糖分解产物如何和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但许多运动饮料中含有大量果糖,从而引起越来越多胀气、腹胀和其他不适。[237]这种果糖不耐受与基因有关,人无法正常代谢果糖,使其在血液中蓄积,浓度越来越高。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发生。
基于对葡萄糖和果糖代谢差异解,科学家在啮齿动物身上开展系列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和垃圾食品和高脂饮食样,果糖也会引发大鼠体内微生物有害变化——引发脂肪肝,而抗生素能逆转这作用。[238]用大量果糖喂养啮齿动物,其内脏脂肪会急剧增加。[239]人体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没有动物试验显著,但几个月后实验对象都出现代谢改变和内脏脂肪囤积。[240]人们可能低估果糖和饮料引起内脏脂肪增多作用,而这作用可能是造成诸如中东等地区糖尿病流行原因,这些地区人大量饮用饮料,外表看上去并不胖。他们被称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