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相当不利。英国因应之道非常多样,包括靠武力将鸦片强行卖给中国,以及不惜流血,不惜成本,出兵征服阿萨姆(印度东北部),赶走当地游牧民族,在该地山坡上开辟茶园,但直要到1880年代,英国人才获致可观茶叶产量,然后他们得花更多钱铺设长长铁路,穿过原本几不需要铁路崎岖地区,以将阿萨姆茶叶运出。中国人、印度人因英国这些作为所蒙受损失不可计数,但同样值得提是,欧洲人所付出代价也不小。但欧洲人显然认为为茶付出这样代价值得,因为原本因与富裕、文明中国联想在块而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茶,这时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部分(见3.2节)。
因此,某些商品用途改变和争夺掌控那些商品,很久以前就有,但在18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这两种情形大概最为严重。在这段时期,人口、工业生产、人均需求都大幅增加。但在其他方面,整个世界是马尔萨斯式世界。土地有限,而在合成产品问世之前,粮食、衣物纤维、建材全都得每年从土地上采收;那时还没有化学工业,无法利用石化制品巨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新兴工业国所引发供给瓶颈,可能使原本默默无闻地方和商品,突然间面临庞大全球需求压力,造成怪异社会变迁。
经济史家帕克(WilliamParker)已指出,科技创新所导致供给瓶颈,解决办法不外以下两种:新科技创新,或者将更庞大资源用于旧生产过程。因此,举例来说,纺棉纱机械化后,创造两个瓶颈,即没有足够织工可将所有已纺好纱织成布,没有足够棉花可用来纺成纱。前个瓶颈催生出又个科技创新,即机械化织布机。后者促成棉花田大量增加。欧洲基于几种原因不适种植棉花,于是改而利用奴隶在美国南部种棉花。美国南部生产棉花也不敷需求时(或其供给受到政治局势威胁时),纺织厂所需要特定品种棉花,再扩大栽种于印度、埃及、中国。在这三地里,偏爱较旧品种且已发展出配合该作物生长规律社会习俗(例如采收、拾落穗、节庆日期排定)者,受到特别编制武装巡逻队攻击,尽管如此,仍无法铲除各地原有习俗(见本章第10节)。
奴隶栽种出来美国棉花,大概是说明地科技进步,如何导致他地人民蒙受苦难和不幸绝佳例子,但这样例子不只这个。麦考密克(McCormick)收割机征服美国中西部,使自有土地家庭得以大规模耕种、获利,对麻线需求随之,bao增,其中许多麻线来自墨西哥犹加敦半岛。而为种出低成本赫纳昆叶纤维(henequen),半岛上引进近乎奴隶待遇工作环境(见本章第9节)。在其他例子里,对社会冲击样强烈,但较难估算。19世纪末期丝绸贸易繁荣,使日本乡下女人工作时间拉长,但也使她们收入更趋近于男人收入,如此造成权力、生活风格、态度上转变难以察觉但影响深远。在另些例子中,结论还有待分晓。以欧洲和北美为主要目地西非可可出口增长(见本章第12节),最初利用大量非自由劳力,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