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然而,他依然有很多内容需要学习。
尽管皇帝郊祀仪式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但祭祀仪式究竟应当在何处、何时以及怎样进行,仍有很多争论。《周礼》中说,祀天礼应当于冬至在圜丘进行,祭地则应当于夏至在方丘进行,而《礼记》中只提到郊祭,却没有说祭坛形状。历史上很多朝代是把祀天和祭地分开,分别在夏至和冬至进行,但在宋朝前百年中,祀天与祭地是合祭,每三年在冬至合祭天地于南郊圜丘。[36]这种合祭仪式是否符合经典,神宗还存有疑问,便让大臣们商议合祭形式是否恰当。正反两种观点都有很多支持者。最后神宗还是决定将祭祀天地仪式分开,在1080年冬至祀天时,就没有设置祭地神坛,而1083年则分别进行祀天和祭地仪式。哲宗即位后,这话题再次引起争论。高太后决定将合祭作为种权宜之计。哲宗亲政后,张商英和许多大臣,包括蔡京在内,都劝说哲宗恢复分别祭祀仪式。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礼仪原本应当建立秩序,但在宫廷中,它很容易就成为争论起源,或是表达反对意见工具。[37]
1101年,徽宗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据说,他希望在夏至亲赴北郊主持祭地仪式,但他手下高级*员反对这种做法。到八月份,恢复合祭想法被提出,徽宗先是下诏同意,但五天后又改变主意。[38]大臣周常对礼仪有丰富经验,他向徽宗解释神宗和哲宗朝在这些争论背后担忧,以及参加争论都有哪些大臣。些大臣主要是担心所花费用,有些则反对在酷暑时举行重要仪式,建议择日祭祀,还有些人则建议应当由大臣而非皇帝本人主持夏祭,等等。周常认为,既然徽宗希望恢复神宗时做法,就应当让大臣们就合祭、分祭礼制进行次辩论。谏官彭汝霖提出反对合祭后,韩忠彦就关于礼仪之事进行辩论表示质疑,他说:“神祇非差除,比被台谏攻便罢。”曾布支持分祭,指出惧怕夏天炎热不应阻止大家心怀诚意地祭祀天地。徽宗同意曾布意见,暂时取消合祭。[39]
准备祭祀礼仪是件大事,有很多小细节要解决。例如,当时在尚书省任职陆佃请求徽宗同意,使用银子而不是金子去装饰放置裘皮大衣箱子,徽宗反问道:“匣必用饰邪?”陆佃承认,这并不是礼仪要求,只是以往惯常做法。于是徽宗决定不对箱子进行装饰。[40]1100年十月十四日,徽宗同意中书省、门下省请求,将仪仗卫队人数定为21575人。同天,大乐局奏报说,自景祐(1034—1037)以来,祭祀时只有套音乐,但既然现在祀天和祭地不再起进行,有些音乐也就不再适合,要谱些新。徽宗亲自谱写首“降神曲”和首“送神曲”。[41]
这些仪式让徽宗和他重要大臣们忙碌好几天,因为皇帝要连续三天在不同地点主持凌晨祭祀活动。曾布记录当时些事件细节。在景灵宫宣布大祭开始那天,下雪是个恼人问题。
十月戊寅凌晨,导驾官立班大庆殿前,导步辇至宣德门外,升玉辂,登马导至景灵宫,行礼毕,赴太庙。平旦雪意甚,bao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