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亲自书写两份诏书,也并非不可能。毕竟,有些诏书内容很短,大多是因某位正在等待大臣而写,这几乎不用花费什精力。根据蔡京记述,徽宗在1115年临幸他府邸时,当场索取纸笔,对困扰蔡京件事写下诏书。[96]当然,如果徽宗选择这样做话,也完全可以指派宦官或宫女代劳,以他名义书写御笔手诏。
徽宗发现,长期以来,让大臣执行圣旨都是个难题,无奈之下,他下令加重对无视御笔手诏惩罚。他写道,尽管大臣们知道朝廷制定法律,但并没有自觉遵守。“比降特旨处分,而三省引用敕令,以为妨碍,沮抑不行。如或以常法沮格不行,以大不恭论。”旦御笔手诏已经对某事做出决定,若再以诏书有违先前法律为由拒绝执行,就将以抗旨罪名受到处罚。第二年,徽宗下令,御笔手诏对法律案件结论是最终,不得再向中书省上诉。随后又颁布项法令,规定:若延误御笔手诏执行,负责传旨*员应受到惩罚。哪怕延误天,也可能会受到两年劳役拘禁,若是延误两天,就可能被流放三千里。[97]
当然,没有哪位皇帝会从官僚机构角度来看待这些官僚程序。徽宗愿意为各种目拿起御笔,倒也容易理解:有时是为让他喜欢某个人高兴,有时是为避开他无法控制官僚程序,有时甚至是为直接迎合*员与臣民需要。随着时间推移,他诏书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不拘格。对徽宗而言,御笔是种非常重要政治工具,不能闲置太长时间。
徽宗是否像传统史家通常认为那样,试图将些有名保守派排挤出z.府,在某些情况下还滥用专制权力呢?从那些被列入黑名单人及其亲朋好友角度看,皇帝把他不希望进入官府任职名单列入黑名单,无法让人接受。名单中包括很多当时最知名士大夫,这事实证明这项政策荒谬。这些在黑名单上人想必会同意,他们正是认为皇帝误听谗言,才抵制皇帝很多政策,而他们敢于直言反对皇帝行动,恰恰证明他们忠心。皇帝如若听不进批评意见,就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政策不足之处。
然而,如果们从徽宗角度来看待对元祐党人和元符党人禁令,就会得出不同观点。黑名单是种对权力主张,它表明皇帝有权选择自己臣子,也完全不必任用那些反对他政策人。而且,这些人数量相对有限:只影响到226名尚在人世*员,相对于整个*员花名册中大约两万人而言,这个数目微不足道;全面惩罚措施只持续年,而且名单还在不断缩减。如果位皇帝必须任用那些不仅顽固地反对且直言不讳地谴责这些计划人,他怎可能成就什事情呢?
与确定无意任用*员名单相比,徽宗花费更多精力去赢得士人精英好感。他为学校体系招募数千名教师,并通过补贴制度,为几十万家境贫寒学生提供全日制读书机会。他在多份手诏中都迎合这些教师和学生儒家价值观,并将之刻于石碑,竖立在学校里。然而,如何让士人阶层甚至包括手下*员按照他所希望方式行事,这件事仍然很困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