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开封,占领皇宫,并宣布建立辽国。三个月后,由于天气逐渐转热,契丹皇帝率军离开京城,但同时也带走尽可能多财富(包括人员和物资)。契丹人从京城带走数千位工匠和数百名*员及其家眷,以及从皇家图书馆和内藏库劫掠财物,运输这些物品车队绵延数里。[6]即使在辽军撤离后,他们仍然控制着这个地区,并将拥兵自重汉人将领视为傀儡。
宋朝开国者直都想将契丹人赶出中国北方。979年,宋太宗攻打辽南都燕京,但被辽国骑兵打败。宋军眼看就要战败,太宗匆匆逃离战场,甚至没来得及通知手下大将。通过这次战役,契丹人缴获宋军大量武器和装备。986年,宋太宗第二次北伐。他派遣三路大军同时从不同地点向辽军发起进攻,但这三支军队全部被辽军打败,宋朝别无选择,只能重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7]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中原,他们绕过防御严密城市,迅速向开封进军。在宰相请求下,宋朝第三位皇帝真宗亲自督战禁军抗击契丹人进攻。双方在位于开封东北部150公里澶渊交战。真宗先是作势反击,然后很快就开始与辽军谈判,希望停止军事对抗。契丹人提出条件是割地或将位公主嫁到辽国和亲,宋人不愿意答应这些要求,提议向契丹输送银两。宋朝提议岁币总额是银十万两和绢二十万匹,这对契丹人而言是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当他们解到这只是每年收到数量。在盟约最终版本中,双方还同意,两国均不得沿共同边界修筑防御工事,而且两位君主要互称皇帝,并根据年龄和辈份以亲属相称(如皇兄、皇叔等)。在接下来百年,宋、辽之间尽管也发生过冲突,但通过澶渊之盟建立基本框架为双方关系确定基调。[8]
但宋朝西北边境却用比较长时间才安定下来。党项族(他们语言与吐蕃有所关联)活跃在陕西西北和甘肃大部分地区,那里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往来交汇点(见图2.1)。1038年,党项首领称帝,公然与宋朝对峙。至于应该采取什应对措施,宋仁宗大臣观点不,这些差异不仅取决于他们是否是强硬派,还要看他们如何推测西夏和辽国宫廷中发生事件。[9]通过三方谈判,最终宋朝不仅增加对辽国岁贡,同时还开始向西夏输送岁贡。给西夏岁贡包括十三万匹绢、五万两银子和两万斤茶叶。但是,宋称呼西夏统治者时不用皇帝称号,只称西夏首领。自此以后,北方处于种三足鼎立、相对稳定时期。
在大宋朝廷,作为对主战派政策反驳,主和派提出战争费用问题。尽管主战民族统主义者认为这些盟约很屈辱,对国家荣誉而言是种耻辱,但主和妥协派能理由充分地指出,这样做成本远远小于战争成本。在宋朝前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军队规模迅速扩张,从宋太祖末期37万人增加到宋太宗末期65万人,而到真宗统治后期,更是飙升到近百万人,军队花费占国家全部税收四分之三。仅河北省,每年花费在军事防御上开支就达到对辽岁贡大约四十倍。[10]相比之下,即使算上交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