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绍圣、元符以还,(章)惇所斥逐贤大夫士,稍稍收用之”。[14]这也符合个假设:个人核心性格特征不会发生重大变化。[15]确,担任摄政太后通常是掌握实权人,因此,在女性摄政期间,做出决定均会被认为是向太后,而非小皇帝徽宗。宋仁宗幼年时期刘太后摄政,以及宋哲宗刚继位时高皇太后摄政,历史学家们持同样观点。但在这两个例子中,小皇帝都是与摄政太后起坐在帘子后面,没有与大臣们单独会面。们在第二章提到过,徽宗两府大臣建议向太后不要采用刘太后和高太后方式,而是采用受到更多限制方式,宰辅们先与徽宗议事,再去拜见太后。向太后婆婆高太后在摄政期间将保守派召回朝廷,这事实可能也促使历史学家做出这样臆断。然而,因为她婆婆反对新政,就推断出向太后也同样反对新政,这没有道理。
在召回保守派事情上,判断向太后究竟有多大贡献,最好方法就是解召回保守派和贬斥变法派时间,以及这些决定是如何做出。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与《曾公遗录》记载,徽宗熟悉大多数保守派大臣名字,还提议具体有哪些人应该被召回。徽宗刚登基七天,就让宰辅给他提供份名单,列出之前曾担任朝廷要职并可以被召回大臣,徽宗与宰辅同对这些名字逐进行分析,从中挑出十个人,立即任命官职。随后宰辅又去拜见向太后,太后同意徽宗所有决定。[16]
没有证据表明向太后曾经自己提出将保守派召回朝廷,不仅如此,她甚至坚持将顽固变法派蔡京留在京城。四月初二,徽宗在见到曾布时提醒他说,向太后希望把蔡京留下来。后来,曾布前去拜见太后,太后坚持要这做。曾布威胁说,如果太后不肯让步话,他可能就会辞职。但太后回答:“干枢密甚事?”(曾布当时担任知枢密院事,是徽宗宰辅之。)曾布答以“君子小人不可同处”,太后反驳道:“先帝时亦同在此。”由于曾布在这件事上喋喋不休,太后最后不得不对他下逐客令。[17]
七月初,向太后正式还政徽宗,不再摄政、参与z.府事务。然而,此时徽宗宰辅中还是有变法派。直到两个月后1100年九月初八,徽宗才最后接受变法派主将章惇致仕请求。又过个月,蔡京也终于被贬出京城。[18]
在向太后还政之后,她确也表达过些政治观点,但不定都是支持保守派观点。1100年九月十六日,最直言不讳保守派言官之陈瓘上表,批评向太后亲戚,并抨击向太后并未真正放手朝政。向太后听后很难过,拒绝进食。为安抚太后,徽宗承诺贬逐陈瓘。太后身边人建议提拔蔡京为宰辅,好消解太后怒气。徽宗没有这样做,但他确在次日贬逐陈瓘出京任职。[19]
显然,在徽宗统治期间开始出现种观点,认为向太后限制徽宗按照自己真实意愿去继续推进父皇神宗政策,甚至徽宗和蔡京也助推这种解释,也许是因为他们二人认为,团结致使他们承诺看起来更有力。人们通常认为,1107年“御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