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种种厄运,更凭吊众多世界级同族文化名人悲剧性命运:被蔑称为“犹太崽子”曼德尔施塔姆,对自犹太血统深感痛苦帕斯捷尔纳克,惨遭纳粹迫害夏洛特·萨洛蒙、安妮·弗兰克等等。
这又是部关于记忆本质哲思录。作家从追溯家族记忆着笔,由此陷入对于记忆本质无尽探究。记忆是人类思维生命之水,是联系生界与死界纽带,是无神性不朽虚幻愿望,是人类生就背负宇宙负担。在本书中,作家以哲学深度探讨记忆之载体、记忆之构造、记忆之诉求,进而论证记忆与历史、记忆与后记忆、记忆与过往、记忆与当下相互关系,最后归结为记忆之不可靠与不可能。斯捷潘诺娃自号“书籍饕餮客”,每日都要读上数百页,“如人之饮水,丝毫不惊讶于自己不餍足”。由其担任主编网站Colta.ru是家颇负盛名当代世界艺术与文化资讯平台,月浏览量高达90万。本书充斥着与朗西埃、塞巴尔德、克拉考尔、赫希、托多罗夫、萨洛蒙、伍德曼、戈德切恩、康奈尔、罗兰·巴特、曼德尔施塔姆等诸多哲学家、理论家、艺术家、文学家围绕记忆展开对话、商榷与论争,在翻译过程中,时时为作家涉猎之广泛、思维之敏锐、洞见之深刻而折服。为方便读者,不得不做两百余条译注,而书中所提及人物与作品实则远远超过这数字。
忧伤,是本书基调。这忧伤源自家族命运卑微——整个家族史犹如“部未偿夙愿清单”;源自犹太民族命途多舛——世界各地屠犹遇难者纪念馆、犹太公墓是作家拜谒悼念必然场所;源自对于死亡持续性思考——且看作家眼中地铁:“有人背着人多高低音提琴,提琴装在酷似棺材黑色套子里,还有人带着小狗,小狗安静得仿佛刚刚拍完遗照”;源自以记忆拯救过往痴妄:“仿佛乘坐条不大牢靠小船航行在混浊黑色湖水中,每当俯身靠近水面,立刻便有众多黯然失色脑袋从湖底钻出。他们越来越多,像煮熟饺子样在沸锅里翻滚。看不清他们面目,只得用笨重长杆将其钩到船边,仔细辨认,却仍然认不出。在这些无声地翕动着嘴唇脑袋中间,没有亲人;小船上也几乎没有空位,船尾堆满装着未知货物口袋。就像梦中每每发生那样,这切没有尽头,只有无声、无出路航行,谁也无法带走,甚至无法用手电筒照亮那些半张嘴巴,猜测他们到底在说些什。”
但,这种忧伤是明亮。这明亮源自对族人、对家人乃至对其遗物温情:在赫尔松市档案馆,“趁着没人注意,忍不住伸出手去,用手指肚摩挲会儿”祖太姥爷个世纪以前留下亲笔签名,那是关于他唯残存有温度记忆;这明亮还源自对全体死者人性关怀:作家反对种基础性不公,即“有趣”与“无趣”、“重要”与“非重要”古老两分法,而将全体死者视为弱势群体,为其自由与人权鼓与呼,也正是在这意义上,波兰媒体才将本书誉为“死者人权宣言书”;这明亮还源自种超越情感哲思态度:作家始于“记忆所有人”愿望,迷惘于记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