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侦骑对方也有侦骑,这大部队行军不可能隐瞒,对方肯定知道他们动态,但是六万大军闻敌撤退,路上陆续“丢”三百人,不会引起特别注意。这三百人都是梅家亲信子弟,换便装做樵夫、猎户、渔民打扮,带着三天干粮,分散潜伏在官道西南方密林与芦苇中。这些人撒出去之后,别说敌方,就连梅应行自己也无法都找出来。
敌兵渡过淮河天半之后,就达到距梅效大军三十里之外地方,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像样抵抗,他们每人都不止匹马,军需大多靠劫掠补给,因此行军极快、机动性很强。
两万骑兵在官道上行军,分前、中、后三军,绵延二十里,前方就接近敌营。侦骑回
就无路可退,你还不清楚这种狼兵过境之后是怎样副凄凉场景。”
直没说话梅应行突然拍案道:“过江!战力本就不如,再不聚众激扬斗志,仗还怎打?”
事情果如梅效所料,以过江迎敌之举为号召,短时间内集结支大军,起码可以战。听涛山庄接到芜州刺史于文摩信,也派位修士宇文登带着两个侄子于文龙、于文虎赶到军中。个别修士在千军万马阵前起到作用并不大,但适合传信、侦察、护卫大将、刺探军情。
梅应行没有上过战场但也读过兵书,过江之后曾对梅效说道:“兵书有云,敌半渡之时前锋立足未稳,首尾不能呼应,袭之最佳。们是否应该派轻骑兼程赶到淮河岸边,趁对方渡河时攻击?”
梅效摇头道:“阿史那承庆在安禄山麾下久经战阵,岂能不知兵法?所谓半渡夹击须拥有地利,常在敌方不备或不得不渡之时,于敌军冒险强攻或撤退时最佳。们轻骑战力不足,后面大部军马无法同时跟上,又不能左右对方在何时、何地渡河,疲劳袭远恐前锋先溃。只能合军推进,择地利迎敌。”
过两天,侦骑回报,阿史那承庆大军已在濠州渡过淮河。当时选择地方两岸视野开阔,不适合发动伏击,夜间派人泅渡过河探查周围地形与敌情,在高处建立烽火寮望暗哨,天明集结附近所有渡船,架上箭楼急渡,在南岸护住滩头阵地,火速搭起浮桥,骑兵并不下马快速冲过河。
而这时梅效大军刚刚进入濠州境,离淮河还有三百多里,确实来不及夹渡迎击,若只派轻骑冒进,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前方士气失,后面仗就难打,因为手下这些兵根本就没打过仗。
敌兵过淮之后,沿运河南下,却没走水路,而是沿运河边官道在陆上行军。可能是因为骑兵上船比较麻烦,而突厥士兵大多不熟水性不习惯坐船。推测他们行军方向,应该是攻占润州。
润州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连接长江之地,江南赋税、钱粮、贡品、商贸货物运往北方中转站,那里囤积大量钱财与各种物资,人烟也最为稠密,聚集各种商铺、作坊、手工艺人。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考虑,还是仅想兴兵掠夺,润州都是叛军必攻之地。
闻讯之后,梅效下令停止前进,全军往后退五十里,在官道前方扎下营寨,粮草辎重都运入到大寨后方天水县。撤退同时,沿途悄悄留下三百名擅长潜伏亲兵,不知不觉逐个消失于密林、河沟、芦苇荡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