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富裕国家(如美国或德国)已经没什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但这些国家仍然有贫困,因为每个社会都有维持“体面”(decency)所需某种消费水平。
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五编第二章第二部分“论赋税”中,他认为有些东西如果能“维持值得称赞人体面、甚至是最低阶级人民体面”,那它就是必需品。因此,在著名例子中,他认为亚麻布衬衫“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如今在欧洲大部分地区,个值得称赞日工没有件麻布衬衫,就不敢在公众中露面。大家会认为,个人没有这种衬衫就表明他贫困到难堪地步”。
这种贫困被称为相对贫困(relativepoverty)。如今大部分国家都以相对贫困来制定自己
全国总收入10%,2007年升至23%。15而同时期,顶端0.1%人收入占比从3%—4%升到12%。16
这种趋势在2000年左右有所减缓。而在本来非常不平等拉美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不平等程度有所减轻,虽然按国际标准看还是很高。至少在拉美,这种收入越来越平等趋势主要是靠政策干预,比如对富人加税、调高最低工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这再次支持们在讨论库兹涅茨假说时得出结论。
近两百年全球越来越不平等
根据弗朗索瓦·布吉尼翁(FrancoisBourguignon)和克里斯蒂安·莫里松(ChristianMorrisson)研究,1820年全球基尼系数在0.5左右,1910年上升到0.61,1950年为0.64,1992年为0.66。17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2年报告,全球基尼系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0.7,2006—2010年降至0.66。不过全球性基尼系数比单国家要不可靠。
这意味着,如果把世界看作个国家,那两个世纪以前它就是非常不平等国家,就像巴拿马或卢旺达样,到今天变成极端不平等国家,像南非。1990年之后,程度稍微减轻,这大部分是得益于中国高速繁荣发展。
贫困
历史上大部分时期,人类普遍生存状况是贫困
纵观人类历史,贫困(poverty)[8]直是令人难以忍受存在。19世纪前所有民间传说、文学著作,除去王公贵族、英雄豪杰,其实都在讲贫穷及其后果。他们讲贫穷不只是说暂时有点拮据而已,而是那种会让人偷面包(像雨果《悲惨世界》中讲)、吃土(赛珍珠《大地》)甚至因为养不起而把小孩扔掉(格林童话《糖果屋》)贫穷,如果以今天语境来讲,就是电影《贫民窟百万富翁》中印度孟买贫民窟那种,连上个厕所都相当麻烦。
经济学家称这种贫困为绝对贫困(absolutepoverty)。绝对贫困指是收入无法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比如最基本衣食住。这种人类境况直到19世纪才开始好转,这得益于工业g,m。但正如第3章讨论,工业g,m开始,有些人生活状况反而变差。
绝对贫困vs相对贫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