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个读夜书人,难道不都是带着暂时兴奋,和事后疲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逃避可能有用,但现实世界困境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
在书籍中营造世界
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是人类喜欢追求完美。们会用想象去描绘完美,让们暂时可以忽略世界不完美。当们看到个半圆,脑海中定会补出完整圆。人类对于完美追求,也许根植于灵魂深处。落日余晖、云卷云舒,只有人类会因此思考和感动。
小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因为这迎合行侠仗义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欺负,因为长得又高又瘦,就被同学看成是异类,还被说患有“巨人症”。虽然长得高,但不会打篮球,于是更加被瞧不起。初摔断腿,被起绰号叫“瘸子”,这个绰号直跟到高三。就会在武侠小说中,把自己想象成快意恩仇大侠。
很多时候,们对现实不满,转而在书籍中追求圆满。但这种圆满不可能是完全虚构,头脑中任何假设都是以现实世界存在作为基础。也许对完美追求就是们作为人类出厂设置,每当们遇到不完美,就会激活这种本能,在书籍中想象和营造种完美。可是,想象毕竟只是想象,们在书籍中获得完美,在现实世界中依然不完美。当你像鸵鸟样,把脑袋埋进书籍沙土之中,这个世界并不真正变得完美。这种营造美并不真实,而且带有强烈虚伪和自欺骗。
伊恩·麦克尤恩《赎罪》,让对于这种文字所营造自欺骗有更深体会。
20世纪30年代英国,阶级观念还很严重。主人公布里奥妮·塔利斯出生于富有家庭,是个想象力丰富、擅长写作女孩。13岁塔利斯不自觉地爱上管家儿子罗比,但她也知道罗比跟自己姐姐相爱。有天,当她看到罗比和姐姐塞西莉娅有逾矩行为时候,她内心暗流涌动,嫉妒、愤怒、羞耻、偏见,自此认定罗比是个流氓。当表姐罗拉遭人强,bao时候,她在黑暗中只看到罪犯模糊身影,就确信无疑地认定是罗比。作为唯目击证人,她非常肯定地指认罗比。就这句话,罗比被判入狱。她把罗比和姐姐生幸福彻底断送,自己也开始漫长赎罪之路。
这本书让反思是,她赎罪是通过文字来完成。塔利斯后来成为名非常成功小说家,她在书中虚构姐姐和罗比团圆结局,来让自己获得解脱。最后她以谎言弥补谎言,这个虚构故事是她真实想法,却是她无法实现愿望。文字成为道德上泡泡浴,但是这真能够赎罪吗?
类似作品还有石黑雄《长日将尽》,这本书将人性自欺骗描写得淋漓尽致。瑞典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雄创作母题归纳为“记忆、时间和自欺骗”,颁奖词说道:“石黑雄在对人类记忆和历史深刻挖掘中,细腻地展示人类对于美好回忆执着,会使人无法走出幻想,这也许存在积极面,却更有走向自欺欺人这样可能。”
时常在反省自己,读很多反映战乱、饥荒、贫困书籍时会流泪,进而获得种道德上优越感。为他人苦难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