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蔑、愤怒和/或厌恶眼光看待这些女性。而男性待遇则不是这样。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副教授莫莉·克罗克特对这种差异做出解释:冷漠无情对女性而言是种违反规范行为,对男性则不是。她告诉:“有这样种预期:通常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亲近社会。因此,女性旦偏离所谓‘道德’立场(无论这种立场多不合逻辑),都会让们更加惊诧。”
考虑到在这些问题上,性别重要性显而易见,你会希望这个研究领域可能扭转性别数据缺口趋势。但它没有。所以可以料想,当看到2017年1月发表篇论文——《面对排斥:被感知到面部友善度和能力会影响社会排斥道德判断》[19]时是多激动。鉴于菲斯克和奇卡拉关于女性温情/能力权衡研究结果,这篇论文应该是非常有用。正如作者所解释那样:“人们对社会排斥道德判断会受到面部特征影响,这对群体间研究具有不小意义。”也就是说,人们在判断某人受到排挤和欺负是否公平时,可能会受到受害者外表影响。
确实。遗憾是,该研究作者“只因测试效率问题而只使用男性面孔”,使得该研究对受这问题影响最大群体——女性而言完全没有价值。菲斯克和奇卡拉解释说,性别“是个突出,也许是最突出社会类别”,关于性别刻板印象通常是直接和无意识:“仅仅看到个女人,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境,立即引出组特定相关特征和归因。”不过,至少研究测试还是有效。
克罗克特说:“有关道德文献中对性别议题关注如此之少,着实令人震惊。”但另方面,也许并不是这样:克罗克特告诉,对道德研究,“其真正目是试图揭示人类普遍性”。当然,当她提到“普遍性”时候,脑海里开始响起男性默认思维警钟。克罗克特继续说,道德领域许多学者“在对错问题上都拥有平等、实用和不偏不倚观点”,他们可能会将这些准则“强加到们所做研究中”。这下警钟响得都要从墙上掉下来。
但她接下来说事情,可以解释为什在个怎说也有50%是女性世界里,男性默认思维是如此普遍。她解释说,假设们自己经历与人类总体经历致,“是人类心理个特征”。这是社会心理学中个概念,有时被称为“朴素实在论”(naiverealism),有时被称为“投射偏差”(projectionbias)。本质上,人们倾向于认为们自己思考或做事方式是典型。这很正常。而对白人男性来说,这种偏见肯定会被文化放大,因为文化会把他们经验投射回去,使其看起来更加典型。只要你愿意,这种投射偏差还会被确认偏差(confirmationbias)进步放大。这在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伪装成性别中立男性偏见如此普遍。如果大多数掌权人都是男性——确实如此——那大多数掌权人只是没看到这点。男性偏见在他们看来只是常识。但“常识”实际上是性别数据缺口产物。
将男性偏见误认为是公正、普遍常识,意味着当人们(男人)遇到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