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唐志斋收藏室,墙上镶嵌着块块墓志碑石。
当时,天不断地下着毛毛细雨,下得人有点心烦。原定早上7点半钟开往铁门那班车,不知怎,竟迟迟不让乘客上车。等得不耐烦,翻看《全国铁路列车时刻表》,发现铁门虽是小站,却有些快车也会在这里停靠,比如早上8点钟那班从北京开往西安279次直快车,就停铁门站。所以,匆匆提起行李,走到汽车站对面火车站去,正好赶上这列火车。
大约小时后,火车便开到铁门镇。下车才发现,这回误打误撞,竟撞对。千唐志斋就离铁门火车站不远,走五分钟就到。如果是乘搭长途汽车来话,那就很不方便,因为汽车站离千唐志斋还有
天涯某角重逢,彼此相对,默默无言。“故人”看来无恙,隔七百多年,依然神采飞扬,气质非凡。碑身石质考究,属花岗岩类,虽然布满尘埃,仍然泛着层光质。真万万没料到,到宝丰,就那轻易地找到这通石碑,通连许多妙善研究专家也没见过石碑。站在那寂静券洞里,种深沉历史感,在身上流过。那天早上,便在微弱光线下,把碑上前半段那二十几行碑文抄录下来。
石碑找到,当天下午,乘搭另班快车,“向洛阳”去。
这是第二次来洛阳。去年,已来过次,发现古老洛阳已经不在,不再是《洛阳伽蓝记》所记那个洛阳。洛阳变得那现代化,那新。感触还是和去年样,感觉到如今仿佛“只有伊水边上龙门石窟,还保存点北朝隋唐余光”。这回,在洛阳只停留晚,隔天早就走,准备到洛阳以西约四十二公里个小镇铁门去,寻访另批石碑。毕竟,对石碑,有种莫名“激情”。
寻找十多年宋代《大悲菩萨传》碑,而今深藏在香山寺塔下个券洞里。
《大悲菩萨传》碑碑头部分,已被水泥涂盖。
三
铁门镇千唐志斋,般游客可能连听也没听过,好比“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念唐史人,如果还没听过这个斋名话,那恐怕就是功力不深,学艺未精,更应当来这里看看。
自己是约十年前在研究所时,初识千唐志斋。1984年,千唐志斋所藏千余通墓志,第次以拓片影印方式,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书名就叫《千唐志斋藏志》,厚厚精装两大册,印得很精美,给留下深刻印象。
这千余通墓志许多墓主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并无列传,所以这是批很珍贵唐代基本史料。可以说,千唐志斋等于是另部唐史,部刻在石头上唐史。更难得是,千唐志斋保存,并不单是这些墓志拓片,而且还包括所有原始墓志石刻本身,可说是很罕见个收藏。
像这样个特殊收藏,当然是不会轻易错过。然而,千唐志斋不是什“旅游点”,没有什人知道它在哪儿。在那年旅途中,恰好有次在广州出版《羊城晚报》上,读到篇很短介绍文章,才知道此斋原来位于洛阳不远新安县铁门镇。于是到洛阳后,第二天早上,就在市长途汽车站,准备搭车去铁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