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必成大器,并对此大加褒肯。
汝南王俊,字子文,年轻时得到过著名党人范滂等赏识。曹操特别喜欢王俊,王俊也称赞曹操有治世才能。袁绍、袁术母亲去世后,归葬汝南,有三万人参加吊唁活动,曹操、王俊也参加。曹操看袁绍兄弟在治丧活动中表现,十分不满,悄悄对王俊说:“天下就要大乱,大乱罪魁祸首肯定是袁绍兄弟二人。想要安定天下,为百姓解除痛苦,首先应当除掉这两个人。”
王俊表示赞同曹操看法,并进步对曹操说:“能够安定天下人,除您还有谁呢?”
曹操听,十分得意,看着王俊,两人不禁相视大笑。
南阳何颙,字伯求,年轻时游学洛阳,与郭泰、贾彪等人交好,显名太学,著名党人陈蕃、李膺等都与之深相结纳。党锢事起,何颙也在被捕之列,于是变易姓名,逃到汝南躲起来。大约就在这时,何颙见到曹操,不禁感叹道:“汉家就要灭亡,能够安定天下,必定是这个人。”曹操听,非常感激。
颍川李瓒,为李膺之子,曾做过东平相。李瓒十分赞赏曹操才能,临终时对儿子李宣等说:“国家即将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个人是能够超过曹操。张孟卓(张邈)是朋友,袁本初(袁绍)是你们外亲,虽然如此,今后你们也不要去投靠他们,定要去投靠曹操。”几个儿子照此办理,后来都在乱世中保全性命。
汉代取士用人,主要来自公府征辟和地方察举。其取用标准,主要是依据地方上评议亦即所谓清议,实际上就是种舆论方面鉴定。经过舆论鉴定得到称誉士人,才有可能成为征辟察举对象。舆论鉴定往往采用“风谣”和“题目”形式。“风谣”有七字句,如“五经无双许叔重”(评许慎)、“关西夫子杨伯起”(评杨震)。有四言两句,如“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评黄香)、“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评贾彪)。“题目”主要称述人物品德、识度、才能等,如李膺评论荀淑、钟皓:“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郭泰评论王允:“王生日千里,王佐才也。”由于品评人物风气很盛,有些人就成清议权威和鉴定人才专家,被目为天下名士,他们对人物褒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地方上舆论,因而影响到士人仕途进退。士子们为取得清议赞誉,就不能不进行广泛社交活动,寻师访友,以展示并提高自己才学和声名,博取人们注意和好感。特别注意博取清议权威赞誉,以致有些清议权威终日宾客盈门,甚至还出现求名者不远千里而至情况。曹操对于这种形势,有着极为清醒认识,因此他除广交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取赞誉外,还特别注意结交名士,竭力争取他们支持。他所结交名士,除前面提到何颙等人外,还有桥玄、许劭等。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历任县功曹、国相、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少府、大鸿胪、司空、司徒、尚书令等职。光和元年(178),升任太尉。以刚毅果断著称,敢于打击豪强贪,,g。自己则廉洁自守,虽身居要职,子弟宗亲却没有个凭藉关系做上大官。家贫乏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