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有纵深、可以互相支援、彼此呼应整体防御体系。三是安定后方,稳定两翼,避免出现后顾之忧和两线作战、首尾难顾局面。这些,都显示曹操作为个战略家老谋深算。
比较而言,袁绍诸多不足和毛病都在这时期,bao露出来。袁绍从建安四年(199)三月灭掉公孙瓒、据有四州后即产生南征曹操想法,可是迟迟不采取实际步骤,从而使曹操有比较充裕时间来完成防御种种准备。袁绍自己缺乏主见,在战与不战问题上手下谋士又各执端,产生矛盾,使团结对敌受到影响。袁绍为夹击曹操,也曾想在曹操背后开辟第二战场,派人前去联络荆州刘表和穰城张绣。刘表因长沙太守张羡连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起兵与之抗拒,发兵进攻连年不下,因此无暇北顾,只是表面答应袁绍要求,并没有派出兵卒呼应袁绍,同时也不援助曹操,实际上采取中立态度。张绣则不仅不同意出兵,相反听从谋士贾诩劝告,率部投降曹操。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复杂,但在定程度上也与袁绍自身存在毛病有关。当袁绍、曹操对峙时,关中诸将多持中立观望态度。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到许都察看动静,杨阜回去后,关中诸将问:“你看袁绍、曹操哪个能最终战胜对手?”
杨阜回答说:“袁绍宽厚但缺乏决断,喜欢谋划却很少下过决心。不能决断就没有威信,不能下决心就会错失良机,眼下虽然强盛,但最终却不可能成就大业。曹操有雄才远略,遇事当机立断,没有疑虑,法令划,士卒精练,能够破格用人,所任用人又都能各尽其力,是定能够办成大事。”
这番议论,同荀彧、郭嘉分析是不谋而合,代表曹操阵营以外些人对袁绍和曹操看法。对袁绍评价如此,人们自然就不会轻易地前去投归。反过来曹操在这方面则会占到便宜,张绣来归便是个例子;关中诸将虽在名义上保持中立,却能让曹操派去钟繇、卫觊在关中立足是又个例子。
袁绍同曹操这种秉赋才能上差异,在对待刘备问题上也充分表现出来。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在袁绍大军压境情况下,毅然亲自率军东击刘备。这时,田丰曾劝袁绍说:“与您争夺天下人是曹操。现在曹操东击刘备,两军打起来后不可能很快脱身,们应当调动大军前去袭击他背后,这样可以战而平定天下。军队讲究恃机而动,这正是个合适时候!”
但袁绍却以孩子有病为由,拒绝田丰要求。田丰气得拿着木杖狠狠地敲击地面,说:“唉!大事算是完!碰到这样个难得机会,却因个婴儿有病就白白地放弃,实在是可惜呀!”
袁绍听,不仅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很不高兴,从此就与田丰疏远。刘备被曹操打败后,跑到青州投奔袁谭,袁谭派人报告袁绍,袁绍却又亲自跑到离邺城二百里以外地方去迎接。如此盛情,与前番错失良机形成鲜明对比,实属画蛇添足之举。
决战之前这番较量,主要是决心和谋略较量。虽然还不是军事力量直接较量,但往往比军事力量直接较量还显得重要,它能在相当程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