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程度上可理解成为通俗同义语,这同“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胡应麟《诗薮》内编卷)汉乐府民歌是脉相承。其次,曹操采用在民间新起不久五言、杂言写作,也为其诗增添通俗色彩,这在五言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表现手法方面,曹操对汉乐府民歌也多所继承。
当然,曹操学习乐府民歌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照搬。他所表现题材虽然不少是乐府民歌中常见,但却仅仅是从同类题材中接受启发,并非怀古和述旧;虽然用乐府旧题写作篇章在内容或情调上同旧题或多或少保持着某种联系,但总说来却是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如曹操用原为丧歌《薤露行》和《蒿里行》描写汉末丧乱,内容已有很大不同,形式也由杂言变成五言。借古乐写时事,这是曹操独创,这不仅使曹操自己诗歌获得丰富生动现实生活内容,从而为其他建安诗人在题材选择和主题表现方面树立榜样,而且也为后来杜甫写“即事名篇”乐府诗和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开出先河。此外,比起汉乐府民歌来,曹操诗具有较重主观抒情性质,具有个性化、抒情化特色。曹操坚持写自己亲身目睹、耳闻、心感东西,感情饱满,气势健旺,形成种明朗刚健艺术风格,这就是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形成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时代和乐府民歌影响有关,曹操个人也做出重要贡献,并成为建安风骨代表者。建安风骨后来成为文学史上面旗帜,刘勰、钟嵘、陈子昂、李白等人反对六朝绮靡文风,都大力标举建安风骨,对唐代诗歌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需要指出是,曹操诗歌不仅通过个人经历思想描述真实地反映现实,同时也具有较高艺术性。概括说来是,其诗实现真实性与典型性统。曹操注重对于生活实录,其诗具有反映生活直接性,但并不等于对生活照搬照抄。他善于对纷纭复杂社会现象从不同侧面进行有个性特征观察、比较,从而选择那些最足以显示社会潮流和事物本质特征侧面予以表现;善于根据表达理想和感情需要对素材作必要剪裁、集中和概括,并用极精炼语言表现出来,不是事无巨细有闻必录,不是记流水账、写编年史。他所表现大都是有关国家兴衰、社会安危、人民生死、事业成败重大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表现,再现具有历史意义社会生活,显示时代发展脉络和枢纽,发掘当事人物内心情感,表明自己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看法。曹操还从生活中提炼出些具有典型意义细节,如《蒿里行》以“铠甲生虮虱”写战争频繁和惨烈,就既有强烈生活气息,又有很强表现力。为再现生活本质真实,曹操还适当作些夸张虚构,如《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极写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壮阔气势,以此来表现自己不凡胸襟、气魄和豪情,就是个虚实结合典型。
曹操诗还实现真实性与充沛感情和气势统。历史著作要求严肃客观地记录生活,历史学家在评价生活时不能以感情评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