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学隐》《哀清史》等。他常从反清立场出发审视清代学者对于清z.府态度,认为清代汉学家素怀不与清廷合作之志,意识到“处无望之世,衒其术略,出则足以佐寇”,于是埋首典籍,自晦其行,甘为“学隐”,与那些汲汲于功名、向清廷献媚理学名臣形成鲜明对比。
章太炎自称:“自从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在重订本《訄书》里,章太炎广泛吸收域外新知并将其作为自己立论根据。据姜义华老师统计:“《訄书》中直接注明作者与书名,就有英国人类学泰斗泰勒(章氏译作梯落路)《原始人文》,芬兰哲学家、人类学家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章氏译作‘威斯特马科《婚姻进化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吉丁斯(章氏译作葛通哥斯)《社会学》,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有贺长雄《族制进化论》,日本文学家涩江保《希腊罗马文学史》,语言学家武岛又次郎《修辞学》,宗教学研究者姊崎正治《宗教学概论》。书中引述,还有瓦伊知《天然民族之人类学》,载路《民教学序论》,白河次郎、国府种姓《支那文明史》,远藤隆吉《支那哲学史》,桑木严翼哲学著作,以及培根、洛克、卢梭、康德、斯宾塞等人许多观点。”
例如在《序种姓》中,章太炎借鉴近代民族主义理论,认为:“万物莫不知怀土,而乐归其本。”基于此,他考证古代姓氏谱系,希望建构起套“纯粹”汉民族演进史迹,以此来凸显“夷夏之辨”,激发人们反清之志。且不说这样论证方式本身就有简单地以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包括人种学)理论为根据来审视中国历史之弊,而且在此过程中,章太炎甚至像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样误信源自近代西方、在学理上与史实上都站不住脚“中国人种西来说”。不过,在1906年东渡日本之后,随着对于近代西学更为深入认识,特别是意识到后者背后带着强烈帝国主义与殖m;主义意识形态后,章太炎开始检讨自己先前论证方式,并批判“中国人种西来说”。
当然,作为熟悉中国历代典籍之人,章太炎并未在借鉴近代西学时忽视中国历史自身丰富性。在《通法》中,章太炎回顾从周至明政治史,摘取出在他看来值得后世取法之处。他所鉴定历代王朝是否行良政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能否有利于民众生计福祉为依据。比如汉制之下郡县多循吏,北魏以降均田制使民有恒产,皆不外乎此。值得注意是,他除对汉、唐这样“盛世”之制度多有认同,对那些在古人眼中地位甚为低下政权,他也努力寻觅出其中良法美意。比如被欧阳修称为“天地闭,贤人隐”五代十国中后梁,他认为晚唐之世,宦官专权,甚至操纵帝位更替,而朱温能从制度设计入手,将此权势熏天团体举打压,故值得称道。此外,被历代史家所痛斥为以篡位夺权、欺世盗名新莽政权,其置“王田”、限财产诸政策,改西汉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状,使得“分田劫假之害,自是少息。讫建武以后,乡曲之豪,无有兼田数郡,为盗跖于民间,如隆汉者矣”。这些举措流芳遗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