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收录于重订本《訄书》《清儒》,但胡适想强调重点并非清代汉学暗合科学方法,而是何谓“科学方法”得由像他这样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哲学家人来定义。在著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里,为该书作序蔡元培就称赞胡适“生于世传‘汉学’绩溪胡氏,禀有‘汉学’遗传性”,又在“美国留学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很有心得”,所以“编中国古代哲学史难处,到先生手里,就比较容易多”。当然,胡适本人与蔡元培提到、被称为“绩溪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翬并非同宗。而这本书出版与其说在晚清以来大量研究先秦诸子论著里如何显得出类拔萃,不如说是被不少希望迅速掌握治学门径青年学生奉为理解何谓“科学方法”、何谓中国文化入门读物。
受到胡适等人影响,社会上掀起股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国故之风,批青年学子纷纷加入其中,各种速成式国学概论小册子纷纷面世,不少虽具有定传统学术功底,但谈不上有多少精深见解人摇身变,成为对国学素有研究专家。在此背景下,当时在东南地区影响力极大江苏省教育会于1922年3月在上海《申报》上发布广告,告知自该年4月1日起,每周六下午皆邀请章太炎来公开面向社会大众讲演国学。此外他们还特意说明,之所以有此举动,是因为目睹欧风东渐,国人竞尚西学,导致国学呈衰微之象。为振衰起微,使中国文化能够与西洋文明并驾齐驱,所以敦请章太炎开坛设学。而这次讲学活动主要组织者,乃是自晚清以来便致力于教育事业江苏著名社会活动家沈恩孚。
首次讲演,因为章太炎名气极大,所以来听讲者众多,总计达到三四百人,遂导致原来会场座位顿显不敷。讲演结束之后,些有心之人还在报纸上发表评论,认为讲演时间与所设座位皆应增加,并且还应借此机会扩大讲演规模,请更多专家来参与斯事,并刊行杂志,广为宣传国学。时间,章太炎讲演国学,成为备受沪上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关注件大事。而之后第二次、第三次讲演,听讲人数依然不少,以至于江苏省教育会不得不另寻更为宽敞地点,以应对如此众多听众。
不过,第四次讲演,章太炎因路上塞车晚到半个小时,导致早已到场民众里面不少人已先行离去。这样来,总计听讲人数便只剩下200人左右。在那以后,听讲人数就日渐减少,虽然主办方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在报纸上发布预告,但这情形依然难见改观。1922年6月10日,章太炎最后次开讲,据报道到场人数仅80余位,这与首场讲演时盛况相比,差别宛若天壤。总之,章太炎这次沪上讲学,以热闹始,以冷清终,实话说来,情形颇显惨淡。
章太炎这次演讲内容被曹聚仁记录下来,并以《国学概论》为书名出版。除概论和结论,章太炎讲授经学之派别、哲学之派别、文学之派别,基本上是将他清末民初系列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论著观点用比较通俗且扼要方式讲遍。值得注意是,章太炎强调研究国学应明晰“经史非神话”“经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