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着四斤猪肉,买通甲首。在造册时,甲首帮他报个假数字,只说是新增男丁两口,全家六口人,瞒报口。
这样在洪武二十四年黄册上,他家人口四柱是:旧管四,开除零,新收二,实在六。这个数据被汇总到休宁县,路上报国家。
又过十年,到永乐元年(1403年)。靖难之役虽然惨烈,但各地黄册该造还得造。这次王叙没钱贿赂甲首,家里孩子也已长大成丁,没法瞒过别人耳目,只好老老实实把所有人口都报上去。
数字送到后湖进行驳查,某位监生负责徽州档案,他磨算下,觉得休宁县人口数字不对,个位数有偏差,前后差个人。他路再往下细查,发现其他乡数字都对得上,只有里仁乡差人,这顺藤摸瓜,直到翻开二十七都第五图黄册。
他调出洪武十四年、二十四年第五图黄册,与永乐元年黄册四柱做对照,立刻发现症结所在。
险,故高户成为人们大忌,于是想方设法减少人口和家资,或父子、兄弟分居,或寡母改嫁,或弃田与人,以降低户等,避免重役。鬻田减户,卖掉田产以降低户等,避免承担重难差役,是析居避役种手段。
不说别人,那位“凿壁偷光”鸡汤代表人物匡衡,他在朝堂上直言进谏、刚正不阿,退休回家,就利用地方土地档案疏漏,偷偷侵吞四百多顷地。可见人类天性是很诚实。
明代情况也并没什不同。当年周铸前往浙西清丈田地,地方上富户就纷纷把自家土地转到仆人、佃户以及亲戚家名下,以此减少赋役——还有个名目,叫作“铁脚诡寄”。地方上对抗中央花招,可多着呢。
朱元璋搞出这个黄册、里甲与鱼鳞三位体之法,别看纸面上设计颇为完美,落实到执行层面,仍有无数漏洞可钻。驳查驳查,驳是舞弊隐匿之情,查是版籍疏漏之处,正是为减少民间干扰,尽量让中央掌握最翔实数据。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在编造黄册命令同时,特意警告说:“所在有司官吏里甲,敢有团局造册、利敛害民,或将各写到如式无差文册故行改抹刁蹬不收者,许老人指实,连册绑缚。害民吏典,赴京具奏,犯人处斩。”
洪武十四年王叙家户口“实在”四人,洪武二十四年“实在”六人,永乐元年变成“实在”七人。从这个记录看出,王家添丁节奏应该是:洪武二十四年“新收”两人,永乐元年“新收”人。
可实际黄册里“新收”这项,只有洪武二十四年记录“新收”两人,永乐元年“新收”为零。
数字对不上。
不用问,肯定当地有瞒
反着读,就知道民间舞弊情况从国初就非常严重,非得皇帝亲自提醒不可。
那,下面人是怎作弊呢?
咱们还是拿之前出现那个休宁县人王叙,虚构几个例子来讲讲。
先从最简单、最常见情况说起。
比如在洪武十四年,王叙家黄册记录是家四口,父亲、儿子两个丁口,外加个老婆、个女儿。当年年底,他老婆口气生仨儿子,人口增至七人。到洪武二十四年,又要造黄册,王叙可犯愁。丁口多,负累也多,得想办法藏匿人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