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答完题,却被提问者彻底否定,还想让桓老师答题打他脸罗嘉宾就差起立鼓掌,下台之后拉着亲友口沫横飞地骂那林书生:“简直是佛门混进来儒*!”
他是头个被提问之人否定,要是桓老师在台上点评几句,流露出他解答不好意思,那他脸就丢大!
岂止这台下二百多人,那书印出来呢?
他自己都想买回去印几百本慢慢送人,天下看到这本语录儒生得有多少?岂不都要笑话他沙县罗敬斋先生?
那位林生员倒是平平和和,听着别人骂他也不动怒,反而有种豁然开朗意思——理学中寻不到他要清静,或许可以看试试佛学。
心便是天理,在婴孩时也是片赤子心,怎如今也想不起当初得什天理?原先也做过静存工夫,天天存想着个天理,也不曾静存出什,这天理凭什不到心里?”
赵嘉宾气得骂他:“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才得立,你做几年工夫?就是做,看依你这惫懒性子,也静不下心,寻不得天理!”
赵嘉宾是汀州府人,他们本地山民打起架来可是很厉害,宋时连忙把人按下,低声提醒“台上之事要记在语录里”,自己回头答复章先生:“章兄既知赤子心浑然皆是天理,便该知道赤子心中无思无虑,并不想着天理二字。天理天然自有之理,容毫思想不得,章兄且自回去试试。”
这赵嘉宾也是倒霉,赶上这道没法儿回答题,差点就要以骂人出名。做主持人自然要碗水端平,掐着点儿给他几分钟自由发挥时间。
第三位嘉宾上来讲何时该居敬克己,却也是走知——行——深知路线,与方提学甚至宋时之前讲大同小异,没什记忆点。第四位嘉宾讲如何灭人欲,却是从中庸上讲,讲理欲只是念,中庸便是天理,过不及便是人欲,所以不须绝人欲,只须守中正即可。
宋主持把这场嘉宾送下去,也解脱地松口气,看着差役换几套新纸笔、杯盘,自己倚在桌边喝着晒得微温梅汤,低声感叹:“办这大会真不容易,幸亏叫上来人少。”
也幸亏只按着辩论会规摸放桌椅,没按辩论会模势放开他们自己辩论,不然他个主持人恐怕劝不住架。
福建人能打啊。他顶多能劝两对儿,得多几个小师兄这样才能镇得住全场。
他喝自己那碗还不够,又拿过师兄喝。桓凌刚说句“喝过”,那碗梅汤就见底儿,宋时拿手背抹
这段讲得十分有新意,宋时花式吹几句,可惜那位心绝欲林先生不大满意,又起来问桓老师应当行什工夫。
桓老师自家还不曾灭人欲,听着这问题心思便有些复杂,下意识看宋时眼。
宋时却以为他是让自己替他回答,便朝他打个眼色,表示明白他意思,朗声道:“方才罗兄已经讲去人欲之法,桓老师于此也样只教人致中和,没有别道理。贤兄想绝弃人欲究竟是何何物?朱子合道理是天理,徇情事是人欲,饮食衣服、男欢女爱都是天理,只不过份贪求即可。”
他不再刻意放洪声量,用台下听不到声音,平平和和地说:“林兄若味绝弃人欲,恐怕流入佛老之说。”
说得好,宋兄说得太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