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派幼童。”
“派幼童?”曾国藩放下手中茶碗,前倾着身子问,“你讲讲,为什要派幼童?”
“卑职这个想法,是从自己切身经历体会出来。”容闳说,黝黑脸庞上光彩照人。“派幼童出国,卑职以为有这样几点好处。第,人在小时最易学语言。英文流利,就得力于七八岁时就跟着英国人学话,到江宁也有六七年,却句本地话都未学会。第二,在外国学习,与在国内学**不相同。国内学总是第二手知识,在国外则可以系统地接受他们整套关于天文历算理化方面教育,潜移默化,就能得其学问之精髓。第三,这批幼童在国外日久,眼界大开,并有可能接触到他们造炮制船各种现场,能看到他们所造出最先进船炮。那样,们就有可能迎头赶上,而不至于年复年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第四,对科尔、史蒂文生,甚至对傅兰雅先生都始终抱有戒备心。怀疑他们不会把最优秀技术、最先进器械介绍给们。好比说,现在西方都在大量造黎竞新枪和必利新枪,而他们直封锁,瑞生洋行也不帮们买。这个消息还是过去友人来函告诉。老中堂,古人说,非族类,其心必异。对洋人,尤其是对机器局洋人固然要友好,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尽管他们个人也可能想实心实意帮助们发展军火造船业,但他们z.府很可能在背地里限制他们,害怕们强盛。们强盛得和他们样,他们就赚不到们钱。好比说,们矿产开发,们钢厂炼钢,瑞生洋行同机器局大批生意就做不成。们铁甲舰队建成,们大炮威力比法国强,罗淑亚就不可能威胁们,津案就完全可以听任老中堂办理。”
容闳这段出自肺腑话说到曾国藩心坎里,也刺中他心灵深处最大隐痛。他抚摸胡须右手微微颤抖起来,嗓音也变得嘶哑:“纯甫,不要再说下去,这些比你更清楚。派幼童出国之事,会奏请,不过具体办起来又有不少困难。第个便是这人员如何选派。你要知道,现在真正书香之家都巴望子弟走科举正途,有几个愿去异域跟洋人读书?”
容闳沉思良久,说:“老中堂说得很对,目前风气未开,要在内地,尤其是在京师官宦人家中寻觅合适人选,还是件难事。不过在广东,又特别是卑职家乡带则可以找得出。好比仲芳出身官宦之家,因为父亲长期在广东为官,他才能到机器局来。这就是风气影响。待老中堂奏请朝廷同意后,卑职将回广东去亲自考试选拔。”
“纯甫,派幼童出洋留学,学成后回来报效国家。这是个具有开创意义建议,将会尽全力支持,使它付诸实现。你看挑选多大年岁幼童为宜?”
“八九岁左右。”
“小。”曾国藩悦,“年纪太小,没有自制能力,成天想父母想家,管理人员很麻烦。这尚是其次。关键是年纪过小,在外国住上十年八年后,就会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没有对君父深厚感情,怎谈得上今后回国报效?”
“老伯顾虑是。”聂缉槻插话。
“看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孩子最合适。”曾国藩拈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