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传而求经,著《春秋尊王发微》,弃《左氏》等春秋三传于不顾;安定先生胡瑗,著《论语说》,徂徕先生石介有《易解》,公是先生刘敞有《七经小传》《春秋权衡》,亦是别出机杼,不惑传注。气学张载、理学二程,他们也莫不如此,皆是对儒家诸经有着不同于汉唐注疏、属于自己见解。
韩冈也是样,虽然他如今对九经
各部主要注疏,都能深悉大意,说个八九不离十。可他对这些扣着经典文字,
字
句加以注释,比经书繁琐
千百倍
注疏,却没有多高
评价。
韩冈直认为,要想传播思想,理论是越简单越好。所以他就把儒学根本归纳成简单
三个字——仁、礼、中,而直截
当放弃
对经文
注释。只观大略,不暇细务,以这八个字为自己辩解,韩冈自认站在儒学大家面前也不会露怯。
“以冈之愚见,儒者之行不外乎守仁心,尊礼法,执中道。仁为礼本,以阿云案论,若韦高被杀,阿云自当斩,若韦高重伤不起,也是当处以绞刑,但韦高不过是轻伤,为些许微伤害命,却有违仁恕之道。弟子观阿云之罪,杖遣过轻,杀之过重。杀人偿命,伤人服刑,所以学生便判
流三千里编管。”
仁为礼本,如果按照韩冈想法,后世所谓吃人
礼教,便是只有礼而无仁,走入
邪道,并不是真正
儒家。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
违反仁道
说法,便是对儒学最无耻
扭曲。
儒家根本是什
?是仁。礼仅仅是纲常,是外在
规条。后世吃人
礼教,只顾维系礼法,完全背离
儒家仁
本心,这样根本不能算是儒
,而是彻头彻尾
邪教。就算给孔子多少封号都改变不
这个事实。
程颢认同韩冈秉持仁心判决,不妄杀
人,比什
都重要。而张戬则有所不满,“律贵诛心,韦高虽未见杀,但阿云确有杀心。韦高虽是轻伤,阿云杀人未遂
罪名却不能宽贷。”
“先生说是!”韩冈低头受教,并不与张戬争论。张戬愣
下,随即便摇头失笑。若仅是杀人未遂,苦主轻伤,凶手也只会是流配而已。阿云会被大理寺判绞刑,则是因为她和韦高
关系。前面韩冈对此根本不提,想来也是不承认阿云和韦高丧期纳聘
未婚夫妻关系。
不过张戬也不想争,还在吃饭呢,为
桩已经有定论
案件争论根本毫无意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