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背诵《论语》,宪问第十四。”左边考官又道。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对陈恪来说,简直没有点难度,他流利背诵下去:“……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可以。”左边考官喊停道。
“再讲段经吧。”轮到右边考官出声:“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讲这句。”
虽说让你讲经,但其实还是背诵。每本儒家经典都有注疏,孝经注疏叫《孝经正义》,上面对经书每条都有详解,你只须照章字不改地回答,若是改,就算错。固然僵化死板,但这是未来写出有理有据文章基础——据从何来,唯有十三经及其注疏。作为基础训练,是没错。
陈恪照做,回到屋子中央站定,便听那人问道:“姓名、年龄、籍贯。”
“陈恪,十四岁,青神人氏。”
“之前在哪里上学?”中岩书院是这年代中学,读书人般会先在私塾或学馆中,接受完整小学教育后,才会来这里深造。
“学生未曾就学。”陈恪老实回答道:“在家自学。”
“自学。”三个儒者笑起来道:“都学些什呀?”
“参闻行孝无限高卑,始知孝之为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陈恪本身就记忆力超群,又运用后世归纳总结记忆法,因此回答丝毫不差:“……法天明以为常,因地利以行义,顺此以施政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
那考官又问让他讲句《论语》,听得分毫不差后,点点头道:“很扎实。”
“嗯,自学很用功。”直板着脸几个考官,都微笑起来,中间那个直接道:“出去歇歇,等着宣布结果吧。”
“劳烦三位老师。”陈恪知道,自己应该是过,便恭敬行礼,退出去。
“先治小学,尔后习《十三经》。”
“学到什程度?”
“知半解。”
“嗯。”结束例行公事询问,那人便不再吭声,换左手位道:“考你几道口义。先背诵《孝经》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陈恪不假思索答道:“《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