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说根子上错在哪里?”众人起望向陈恪,期待他能继续语出惊人。
“儒学是们文明根基,们华夏民族凝聚在起,离不开它纽带作用,这点毋庸置疑。”只听陈恪沉声道:“但有个大缺陷困扰着它自身,也阻碍们民族发展——它是主张入世,要求们去治国平天下!”
“但治国,就得解决国之内产生具体问题吧?军事政治、农田水利等等各方面问题都会出现,而且随着时代变迁,很多问题都是新出现……比如大宋朝三冗问题,以前各朝就从没遇到过。以正常人思维来分析,肯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合乎时宜办法来。”
“但是在儒学统治下,解决问题方法,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到古人书籍里寻注解,找答案。”陈恪脸沉痛道:“什事都要听古人之言、看古人老祖宗是怎解决,然后们大家照搬就是。但古人遇到过三冗问题?遇到过辽国这样强敌?遇到过这频繁黄河决堤?没有,统统没有遇到过,那你怎能要求他们,给出解决问题办法呢?”
“理学比之前儒学进步之处,就是除要问古人,还要问自己!”又顿下,陈恪大声嘲讽道:“但儒者除圣人之言,什都不懂,却空谈什格物致知。让他们想辈子,他们也找不到正确答案!”
必然。
因此,从庆历年间开始,儒者们围绕复兴儒学主题,力图摆脱汉唐经学拘囿于家法师法、沉溺于训诂考证治学方式,大胆发疑、标新立异,形成股疑经惑古时代思潮。
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派都在萌芽之中,但其学说大都还在酝酿阶段,要想开宗立派,还得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
至少在目前为止,整个思想界还是片混乱,没有任何成熟清晰学说——但马上就会迎来,传说中跑马圈地、抢占山头!
生在这个节骨眼上,陈恪有种自觉……希望在这个关键时期,为自己民族做点什。毕竟,理学末流,把国人害太惨。
“那仲方兄说。”王韶神色郑重起来,问道:“们如何才能做到……治国平天下呢?”他说这话时,其他几个人也都屏息凝神,听他高见。
“别无他途,格物致知。”陈恪呷口茶水道。
“嗨……”众人齐失望道:“这不跟二程样?”
“这个格物致知,不样。”陈恪淡淡笑道:“这个格物,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上研究、实践。解决新问题方法,不是你整天扪心自问就能想出来。而是要先掌握充足专业知识,同时去深入解这个问题,然后再通过大
他当然想过,直接把周敦颐、二程之流干掉得,不要让他们流毒千年,贻害华夏。可他们理学思想已经问世,而且在他们活着时候,理学也不是显学,直到南宋朱熹,才把它捣鼓上去。
更何况,陈恪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哪敢为整个民族选择未来道路?万走错算谁?
他想做,是也占个山头,把自己对儒学主张表达出来,看看能不能吸引些人,改变些什。
他知道这样会很累,但在这个百废待兴关键时候,为自己民族做些事,义不容辞。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