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其次才是质地和做工,赝品很难蒙蔽他眼睛。他主要搜求对象,是那些家资雄厚、以玩儿古董为点缀而又不大懂行各业商人,以及那些没落贵族、官僚、富商后代,即所谓“破大家”。前者喜新厌旧,常常“换换口味”;后者坐吃山空,只好变卖祖业。这两种人都爱面子,又说不过蒲缓昌那张行家利嘴,所以,蒲绶昌收购货物,基本上都是由他说价,哪怕是稀世珍品,他也可以以极低价格弄到手,这便是“打鼓”最大乐趣。买到东西,他并不急于出手,往往要细细考察,追根寻源,直到确切地弄清年代、来源,掌握它实际价值,才待价而沽。当时,崇文门外东晓市、德胜门外果子市、宣武门外黑市,都是买卖旧物场所。因常有盗物出卖,于拂晓时营业,称为“晓市”,又称“鬼市”、“小偷儿市”。交易人不说“买”、“卖”,而说“给你”、“给”;不说价钱,而在袖筒里用手指捏来捏去,讨价还价,直至成交。蒲绶昌常常出没于晓市,但他主要是从“二五眼”卖主儿手里捞好东西,而很少在这里卖出。他东西,要卖给那些爱玩儿玉又不懂玉阔商,卖给识宝又肯给好价儿古玩店,并且到各国驻华使馆、各大饭店去游说,卖给那些对中国文物垂涎三尺洋人。件东西出手,蒲绶昌就把年本钱都捞回来。十几年工夫,就有相当资本,在琉璃厂“倒”两间门脸儿,挂起“汇远斋”匾额。“汇”者,汇精集粹也:“远”者,源远流长也。
汇远斋买卖不小,人却不多,现在只有三个徒弟,大师兄已出师留用,另两个尚未出师。还有位账房,负责管理账目。加上蒲缓昌,五个人便管好切。蒲缓昌对徒弟选用,要求极严:要相貌端正,二要口齿伶俐,三要忠诚者实;收徒手续也极严:要有引荐人,二要有铺保,三要立字据。学徒期限为三年零节,在此期间,不给工钱,衣物自理,只供饭食。逃跑、病死,店主概不负责。不守铺规,随时辞退,只许东辞伙,不许伙辞东。“东辞伙,笔抹”,分文不给,赶走事:“伙辞东,笔清”,要付清切赔偿方可走人。条条绳索,把四个人紧紧地捆在汇远斋,每天早晨四时,徒弟们就已起床,先拿答帚把儿,把店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拿掸子把儿,将货物掸得尘不染。开门之后,必须做到“笑、招、耐、轻”四个字,即以顾客笑脸相迎、主动招呼、耐心伺候,对货物轻拿轻放,右手还未拿起,左手已在旁护着。营业时间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直至夜半时分才上门板。古玩行业,历来是“夜里欢”,趁钱主顾,往往是酒足饭饱之后,从饭店、酒楼、舞场出来,到这儿来遛遛,不管能否成交,来都是客,都得好好待承。而这古玩行业又不像饭店、商场那样大敞店门,任客往来,而是将店门虚掩,外行人以为已经关门,只有行家才长驱直入,这样省许多兜儿里无钱人瞎看热闹,专候财东上门。古玩行业从来没有门庭若市时候,顾客像零星碎雨,点点滴滴,往往都是熟客。见有客来,小徒弟连忙去开门相迎,热情招呼:“您来啦?您里边儿请!”客人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