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来就性情急躁,越是苦无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宫中爆发脾气,吓得乾清宫中太监们和宫女们个个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
晚膳刚过,他得到在山海关监军高起潜来密奏,说洪承畴在松山被围,危在旦夕,并说风传清兵旦攻破松山,即将再次大举入关,围困京城。
高起潜在密奏中提到这样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崇祯虽然不喜欢对满洲用“议和”词,只许说“议抚”或“款议”,但是他心中不能不承认实是议和,所以在今晚筹莫展时候并没有因为高起潜用词不当生气。关于同满洲秘密议和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策,正在密谕陈新甲暗中火速进行,愈快愈好。
现在接到高起潜密奏,不觉在心中说道:“起潜毕竟是朕家奴,与许多外廷臣工不同。他明白朕苦衷,肯替朕目前困难着想!”
民间有句俗话:祸不单行。
这不是迷信,常常是各种具体因素在同个时间内,促成不同倒霉事同时出现。从表面看来是偶然,实际想也并不偶然。
崇祯连做梦也不会想到,在同天里,他在乾清宫中接到两封飞奏:上午收到河南巡抚李仙风奏报,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项城兵败,四万大军半数覆没。下午收到大同总兵王朴乘夜逃跑消息,松锦之战八总兵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死伤无数,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
不久之前,崇祯收到消息还是傅宗龙在大洪山击破闯贼,左良玉从后夹击,眼看就要平定中原流寇,完全没有料到,傅宗龙会这快就失败,这快就战死,四万精兵,就这葬送!
左良玉呢?他到底在哪里去?
陈新甲在外等候段时间,崇祯皇帝终于过来同他商讨军机,皇帝将陈新甲看眼,不禁想起杨嗣昌,心中凄然,暗想道:“只有他二人是心中清楚人!”
“朕今晚将卿叫进宫来,是要商讨中原和关外战局。傅宗龙被杀,洪承畴被围,情况实在危急。”
陈新甲回答道:“洪承畴等被围至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怕不会支持多久。祖大寿早有投降东虏之意,只是对皇上畏威怀德,
倘若在往年,他得到这奏报会十分震惊,震惊后会到奉先殿痛哭阵。然而自从杨嗣昌死后,他在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失败打击,只觉得灰心,愁闷,忧虑,而不再哭。傅宗龙死亡,在崇祯心中,实在不能同杨嗣昌死亡相提并论。
可洪承畴被围就让崇祯异常慌张,杨嗣昌死,他只剩下洪承畴个股肱之臣啊!
“陈新甲还未进宫?已经二更!”
恰在这时,个太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躬身说道:“启奏皇爷,陈新甲在文华殿恭候召见。”
上午,陈新甲已被崇祯帝在乾清宫召见次,向他询问应付中原和关外作战方略。陈新甲虽然精明强干,无奈朝廷粮饷枯竭,将不用命,士无斗志,纪律败坏,要挽救这种危局实无良策,所以上午召见时密议很久,却毫无结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