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到至公堂看,贴出这份卷子果然就是他们到处要找那份首卷,既已贴到墙上,当然没有再揭下来道理,徐光启回到阅卷房对张鹤鸣道:“
张鹤鸣案头已经有四位阅卷官荐上来几十份首场朱卷,待第二场朱卷阅毕,他就要把这两场朱卷推荐到副主考官刘楚先处,第三场考卷就不甚重要,只要过得去就行。
张鹤鸣见这阅卷官如此盛赞这份考卷,便放下手中卷子,先看这份,只见这篇“天下之政出于论”写道:“天下有政本,人主诚有以重之,然后政从于其本而不分。夫天下者人主之器也,政所以置器而厝之于安且永也……”
张鹤鸣边看,边捻须点头,看完这篇长论,又看“拟汉武帝罢田轮台诏”,开篇写道:“朕愤匈奴横,bao,数使将士出击绝漠数千里——”
很快看完,好文章看着就是这顺畅,张鹤鸣赞道:“果然是少有佳艺。”看看这份朱卷编号,是南卷,表示该考生来自南直隶苏、松二府或者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广东这些省份——
——明代会试实行南北卷制度,规定南方诸省和北方诸省以l*s开来瓜分三百多个进士名额,因为如果不实行这种制度,那南方举子将把进士名额绝大多数给占去,南方经济文化发达,乡村里巷都是书声琅琅,贩夫走卒中都有很多人能识字,而北方读书人少,就是读书人,往往除八股之外,无所通,所以北方士子考不过南方士子,试举二例,单是江西吉安府,有明代就出十位状元、八位会元、三十九位解元;福建莆田县,历科中进士者三百二十四人,远比北方个府还多,这若是不加以地域限制,那北方人等于是陪考,这肯定会造成北方士绅强烈不满,引发政治危机,故而朱元璋分南北卷来取士,保证北方举子录取机会,南方士人虽然也不满,但好歹南方十占六,还能忍受,而且殿试甲、二甲依然是南人占绝大多数,正是因为这南北卷制度,才会有异地冒籍弊端,曾有个浙江籍举人考多次考不上进士,迁到河南,转眼高中,后来就不允许举人改籍——
张鹤鸣看这份考卷是南卷,便在四位阅卷官荐上来南卷中翻找同编号首场考卷,但找个遍,没能找到,心想:“二场能作出如此制艺,首场也肯定好,难道是还没阅到那份卷子?”便让徐光启等三位阅卷官在尚未阅完首场朱卷中找下,把这编号朱卷找出来给他,但徐光启三人在案头首卷中没有找到这编号卷子,连落卷中都找个遍也没找到——
个阅卷官问:“会不会分错,首卷分到二房去?”
分房阅卷,首卷送到哪房,后面同编号朱卷也会继续送往该房,当然,出错也是可能,张鹤鸣便持这份二场朱卷到《春秋》二房去,对看那四百多份首场朱卷,却还是没找到同编号考卷,这让张鹤鸣好生纳闷,首卷怎可能不翼而飞呢!
徐光启犹疑道:“前两日曾贴出份考卷,那份考卷犯先帝庙讳,不会就是那份卷子吧?”
张鹤鸣爱才,这份二场考卷实在优秀,不忍错过,擢拨出优秀人才也是房官荣誉,便让徐光启去至公堂核对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