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加思索,圣人内幕,也就可以然。因为圣人是后人幻想结成人物,各人幻想不同,所以圣人形状有种种不同。
做本《厚黑学》,从现在逆推到秦汉是相合,又逆推到春秋战国,也是相合,可见从春秋以至今日,般人心理是相同。再追溯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就觉得他们心理神妙莫测,尽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厚黑学是不适用。大家都说三代下人心不古,仿佛三代上人心,与三代下人心,成为两截,岂不是很奇事吗?其实并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汉武帝办法,把百家罢黜,单留老子人,说他是个圣人,老子推崇黄帝,当然也是圣人,于是乎平民之中,只有老子人是圣人,开国之君,只有黄帝人是圣人。老子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黄帝心,也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政闷闷,其民淳淳”。黄帝而后,人心就不古,尧夺哥哥天下,舜夺妇翁天下,禹夺仇人天下,成汤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杀兄。那本《厚黑学》,直可逆推到尧舜禹而止。三代上人心,三代下人心,就融成为片。无奈再追溯上去,黄帝时代人心,与尧舜而后人心,还是要成为两截。
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样际遇,成御赐圣人,想孟轲那个亚圣名号,定会被庄子夺去,们读四子书,定是老子、庄子、列子、关尹子,所读经书,定是灵枢、素问,孔孟书与管商申韩书,齐成为异端,束诸高阁,不过遇着好奇人,偶尔翻来看看,大学、中庸在礼记内,与王制、月令并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内,也就莫得甚精微奥妙。后世讲道学人,定会向道德经中,玄牝之门,埋头钻研,定又会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种种名词,互相讨论。依想圣人真相,不过如是(著者按:后来偶翻太玄经,见有天玄地玄人玄等名词,惟理牝欲牝名词,还未看见)。
儒家学说,以仁义为立足点,定下条公例:“行仁义者昌,不行仁义者亡。”古今成败,能合这个公例,就引来做证据,不合这个公例,就置诸不论。举个例来说,太史公《殷本纪》说:“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周本纪》说:“西伯阴行善。”连下两个阴字,其作用就可想见。齐世家更直截当地说道:“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可见文王之行仁义,明明是种权术,何尝是实心为民?儒家见文王成功,就把他推尊得不得。徐偃王行仁义,汉东诸侯,朝者三十六国,荆文王恶其害己也,举兵灭之。这是行仁义失败,儒者就绝口不提。他们论调完全与乡间讲因果报应样,见人富贵,就说他积得有阴德,见人触电器死,就说他忤逆不孝,推其本心,固是劝人为善,其实真正道理,并不是那样。
古来圣人,真是怪极,虞芮质成,脚踏圣人土地,立即洗心革面,圣人感化人,有如此神妙。不解管蔡父亲是圣人,母亲是圣人,哥哥弟弟是圣人,四面八方被圣人围住,何以中间会产生鸱??清世宗呼允?为阿其那,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