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句,不读下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本书。不完成天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回忆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34)就是说,八岁起,父亲就亲自教。他从早到晚,教导不停,记不住,他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他就遍遍讲。走在路上,他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他也在讲。定要学会才罢休。这种“笨拙”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非常扎实知识基础。
作为个笨人,曾国藩发现下笨功夫有下笨功夫好处。
第,笨拙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第三,笨拙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他考秀才考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开窍后,就能顺百顺。相反,那些有小聪明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所以,曾国藩人生哲学是“尚拙”。既然天性钝拙,那曾国藩就充分发挥钝拙长处。他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是扎实彻底,步个脚印。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以诚往,不玩心眼。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35),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这种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迟钝,实际上锋利。就好比郭靖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这是曾国藩生成功秘诀,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道理。
他在《送郭筠仙南归序》中这样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既其纯熟,则圣人之徒。”(36)那意思就是说,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进。君子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旦成功,就是大成功。
曾国藩在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是最笨个。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37)自古以来名人,在科举第步上如曾国藩般蹭蹬人不多。左宗棠虽然后来没能中进士,但当初十四岁第次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胡林翼因为家里不让他过早科考,二十二岁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当年就中秀才,接下来举人和进士也都是考即中。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时代稍晚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曾国藩自己常说“吾生平短于才”(38)“秉质愚柔”(39)。他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