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还没有经验。如何招兵,如何筹饷,如何采购武器,如何编营,如何训练,如何制定营规,如何选择军官,如何设定军饷标准,如何排兵,如何布阵……太多环节要从头学起。
四是没有朋友前来帮忙。长沙之辱使曾国藩脸面丧尽,人心离散。不但通省*员们不齿于他,甚至他那些好友郭嵩焘、郭昆焘、刘蓉、左宗棠,也都认为他行事鲁莽,难以成功,竟没有人愿意前来帮他。
当然,这些都不算真正困难,真正困难是第五条:无制度保障。
文人练兵,这在大清史上是头遭儿。湘军从出生这天起,在旧体制内就没有安身之处。它就像个私生子样,不但被八旗绿营排斥,甚至也不被大清朝廷和官僚体系所接纳。它最大敌人,不是太平军,而是旧体制。这种体制上矛盾,最突出表现就是没有军饷来源。
湘军和正规军最大不同是“不食于官”。不必国家拨给经费,而是像团练那样钱粮自行筹措。这是湘军唯像团练地方。
建成湘军。因此曾国藩虽然以诚自命,这次却不得不欺骗皇帝。
咸丰帝或者是因为不够精明,或者是在焦头烂额中根本没有细看这份奏折,感觉这反正不是坏事,就在上面草草批示十个字:“知道。悉心办理,以资防剿。”(28)
这道批复,成曾国藩尚方宝剑。
事实证明,曾国藩是个善于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人。
拿到皇帝批准,曾国藩开始着手创建他军队。
按理说,皇帝交给曾国藩任务是练兵,军费自然应该由国家供给。问题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用来供给绿营军饷尚且不足,不可能为他专拨经费。湖南省*员既与他关系紧张,自然也不可能为他慷慨解囊。毕竟,练兵这个任务是曾国藩自找多事,并非国家或者湖南省z.府计划。曾国藩身为不伦不类“帮办大臣”,没有财政权和税收权,根本不可能开辟固定饷源。
然而对于支建设中军队来说,钱太重要。钱就是空气,钱就是生命,钱就是润滑剂。没有钱,大至招兵买马,采购武器,小至办公经费,日常吃喝拉撒,哪步也推不动。曾国藩说“筹饷更难于督兵”,“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下手之处”(29)。
可以说,如果没有长沙之辱刺激,曾国藩不可能克服这五难,开创湘军。长沙之辱如同根针扎在心里,让他时刻难以自安,终于苦苦支撑,惨淡经营,斩关夺隘,排除万难。
没有办公场所,他就借住在户祠堂里。
没有名位,他只好照旧用长沙时用过“湖南审案局”五个字来
然而,创建军队岂是容易事情。
军事是高度专业化,进士出身曾国藩没有当过天兵,对于行军布阵、带兵训练没有点儿实际经验。
刚到衡阳,曾国藩面临着五无:
是无办公场所。
二是没有名正言顺职权。开始他想挂上“统辖湖南湘军总营务局”牌子,写好之后,又感到不妥:正是他过分张扬言行使他与湖南官场呈现紧张状态,这块牌子挂出去,必然会引来湖南官场再次攻击。因为谕旨中明确写明他权力是“帮办”,而不是“统辖”。想想,只好把牌子摘下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