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完成。判刑以后,他还没有“背负十字架”充分准备。他打算在押解途中逃往美国,虽然他知道逃离西伯利亚并不是去寻找快乐,而是去服另种苦役。
伊凡是卡拉马佐夫家第二个儿子。他完成大学学业,是个评论家。在小说中,以老卡拉马佐夫与德米特里之间调停人身份出现,是小说主要人物之。
伊凡和他哥哥德米特里不同,他崇尚理智,研究自然科学,善于分析、思考,力求理解生活意义;他不相信灵魂永生,否定上帝,是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作为无神论者他不承认上帝创造世界,认为这个世界不合理,浸透“血和泪”;他特别不能容忍儿童所遭受种种苦难。在“叛逆”章里,伊凡激动地向阿廖沙描述异族入侵者虐杀儿童、地主用猎狗将农奴孩子撕成碎片、父母虐待自己孩子种种,bao行之后问道:“假如大家都应该受苦,以便用痛苦去换取和谐,那小孩子跟这有什相干呢?……完全不明白,他们为什要用痛苦去换取和谐呢?……”他表示不能接受上帝创造世界,哪怕以后真出现和谐。伊凡声明被阿廖沙称为“叛逆”。
伊凡“叛逆”否定上帝及其创造世界,表达他对现存社会秩序抗议,但他并没有信心去改造这个世界;他渴望生活,却缺乏生活信念。在他看来,人类美好理想早已被埋葬,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实现过,他在历史上看到只有,bao力和奴役。他对人类前途悲观看法充分体现在他杜撰故事《宗教大法官》里:16世纪西班牙有个宗教大法官。他认为人是“软弱和低贱”,他们没有道德,叛逆成性,永远不会合理分配“自由”和“面包”。他们旦获得自由,便会无所适从,善恶不分,互相争斗,引起纷扰和痛苦,而“巴比伦高塔”则永远也不会建成。最后会把“自由”放到强者脚下,乞求他们施舍面包,心甘情愿受他们统治。强者则用“恺撒剑”,或换种说法,以“奇迹、神秘和权威”这三种力量去统治他们,维持安定和保障他们面包和幸福。宗教大法官还认为,这种统治必须以基督名义进行,以便蒙蔽人们,为此不得不撒谎,虽然这样做内心不无痛苦,但他深信,度向往自由、基督爱等崇高理想是永远不会实现。因此,当基督再度降临人间时,宗教大法官请他不要妨碍他事业,把他撵走。伊凡杜撰宗教大法官是,bao力和奴役象征,他完全抹杀人自由个性,认为人不可能自由地选择善恶和信仰,承受不“自由选择”沉重负担,只能接受强权统治,对偶像顶礼膜拜。实质上他把人分成两类,芸芸众生只配受奴役,而强者可以为所欲为。伊凡思想与宗教大法官完全致。但正如作家指出那样:“伊凡·费奥多罗维奇是深刻,这不是当代无神论者,他们无信仰只说明世界观狭隘和才智平庸呆板。”伊凡不信上帝,但又怀疑自己结论,向往获得信仰。总之,在信仰问题上,伊凡内心已经分裂。他从同情人类苦难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走上无视任何道德准则极端个人主义道路,陷于矛盾泥淖而非常痛苦,这是他悲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