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对于希腊人而言,伊比鸠鲁将哲学与医学相提并论做法并不新鲜。他主旨是:人应该拥有个“哲学药柜”,储存以上四种药方。
与斯多葛学派截然不同是,伊比鸠鲁学派对于政治或团体生活并不感兴趣。伊比鸠鲁劝
哲学解释成“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享受”。不过,苏格拉底另外个弟子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则认为人生目标就是要追求最高度感官享受。“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他说,“至恶之事乃是受苦。”因此他希望发展出种生活方式,以避免所有形式痛苦为目标。(犬儒学派与斯多葛学派认为人应该忍受各种痛苦,这与致力避免痛苦是不同。)
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伊比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O年)在雅典创办“伊比鸠鲁学派”。他将阿瑞斯提普斯享乐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里特斯原于论结合起来。
由于传说中伊比鸠鲁住在座花园里,因此这个学派人士又被称为“花园哲学家”。据说,在这座花园入口处上方有二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地过着舒适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物。”
伊比鸠鲁学派强调在们考量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果你曾经放怀大嚼巧克力,你就会明白意思。如果你不曾这样做过,那你可以做以下练习:
把你存两百元零用钱全部拿来买巧克力(假设你很爱吃巧克力),而且把它次吃完(这是这项练习重点)。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当所有美味巧克力都吃光之后,你就会明白伊比鸠鲁所谓“副作用”是什意思。
伊比鸠鲁并且相信在追求较短暂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快乐(譬如你决定年不吃巧克力,因为你想把零用钱存起来买辆新脚踏车或去海外度次豪华假期)。人类不像动物,因为们可以规划自己生活。们有能力从事“乐趣计算”。巧克力固然好吃,但买辆新脚踏车或去英国旅游趟更加美妙。
尽管如此,伊比鸠鲁强调,所谓“乐趣”并不定指感官上快乐,如吃巧克力等。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种乐趣。此外,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心境则可以帮助们忍受痛苦。
当时有许多人由于惧怕神明而来到伊比鸠鲁花园。这是因为德谟克里特斯原子理论可以有效祛除宗教迷信,而为好好生活,克服自己对死亡恐惧是很重要。于是,伊比鸠鲁便运用德谟克里特斯有关“灵魂原子”理论来达到这个目。你也许还记得,德谟克里特斯相信人死后没有生命,因为当们死时,“灵魂原子”就四处飞散。
“死亡和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们存在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们也不再存在。”(说到这点,们好像从没听说过有谁得死亡这种病。)
伊比鸠鲁以他所谓“四种药草”来总结他哲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